第五百七十九章 神奇的差别(1/3)
应该说,尽管保罗二世这些宗教界人士比较注重仪式,但是在很多事情的处理,相对而言还是沿袭了西方人的率真,一切都比较简练。
当范无病表示随时都可以开始为保罗二世治病的时候,两位枢机主教同保罗二世简单地商量了两句,然后就同意了。
“嗯,范先生,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一名枢机主教肃然对范无病说道。
范无病点了点头道,“当然可以,请教宗陛下选一个比较舒适的姿态,因为我在探查病情的时候,大概需要您放松身体,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刻钟左右。”
范无病治病,自然还是一根金针,两手准备,此外不需要任何的辅助设备,因此当他说出这话的时候,保罗二世和两名枢机主教都感到有些惊奇,于是就问道,“不需要其他的一些医疗设备了吗?”
在国外的时候,为了治病,保.罗二世没有少见过那些西方的先进医疗设备,比如说大型t了,核磁共振了,还有一些是只为高阶层人物们专用的昂贵设备,自然这些都是由保罗二世的信徒们供奉出来的,不会多收他一分钱,尽管如此,有些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
就比如现在保罗二世发现不久.的帕金森病,医生们就感到了束手无策,这个病,一般也被人称为是聪明人最容易得的病,很多政治家们在晚年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病症,而这种病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太有效的疗法,仅仅是依靠药物减轻痛苦而已。
因为帮助老首长治疗过这种.病症,所以范无病对次并不陌生。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六十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
在这种病的早期,由于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肢往往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称为小写症。
由于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象戴了一副面具似的,医学称为面具脸。
而在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所谓的慌张步态。行进当中,患侧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
因为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在病情的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直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颤证”、“颤振”、“振掉”、“内风”、“痉病”等病证的描述相似。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本病的早期认识。其中“掉”即含有“震颤”之意。而《华氏中藏经.论筋痹第三十七》说,“行步奔急,yin邪伤肝,肝失其气,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所谓行走奔急,不能舒缓,恰如帕金森病的慌张步态。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有“金牙酒”治疗“积年八风五痉,举身蝉曳,不得转侧,行步跛蹙,不能收摄”等病,这些特征很像帕金森病所出现的动作迟缓和步态障碍。
孙一奎尤为杰出,他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统一命名为颤振证,强调颤振不能随意控制,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还对颤振的发病年龄和预后,也有科学论断,说“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肾火,极为难治。”
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中总结出一套因人施治的治疗颤振的方剂,代表方是治老人虚颤的定振丸。
到了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系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结合个人临床实践,指出本证主要是风、火、痰、虚为患,同时还对颤证的相应脉象做了详细论述。强调气血亏虚是颤证的重要原因,并创造大补气血法治疗颤证,指出“须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或加味人参养荣汤主之。”此法沿用至今,仍为中医治疗颤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范无病治疗此病自然又自己的一套方法,金针为主进行刺探寻找原因是必须的,而他的真气则是不二利器,可以深入探究病人的体内情况,总结出气血运行的症结,然后在因症状而施治,解决问题。
因此当对方问他还需要什么医疗设备的时候,范无病就顺手从自己的身边儿抽出了紫檀木针盒来,对众人说道,“嗯,不需要别的东西,有这个就够用了。”
说着范无病就从其中抽出了一根两尺多长的金针来,在众人的眼前晃动着。
他抽出了这东西来,几个外国人都是吃了一惊,一名枢机主教更是护在了保罗二世的身前,有些紧张地质问道,“这是什么东西,看去很异端啊!”
范无病哈哈一笑道,“这个可不是异端,是金子,很特别的一种金子,不信你可以摸一摸。”
那名枢机主教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