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盐》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 >> 第十二章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56072/

第十二章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2/5)

会明白这些的,就只淡淡地说道:“白夫人故去了。”

我这话虽说得平静,却是引得德诚脸上一片惊愕,嘴里一连串地问着:“这可怎么好。我看最好是我去学校打听打听,说不准其他的牧师还有旁的消息。老爷那儿,咱们是否也去报个信儿,以老爷的名义发个唁电?”

德诚这些问话无疑都是此时该问的。他能想得周全,也识大体。可我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些,或是不愿去想这些。我见德诚在等着我示下,便轻轻地点点头,说道:“先禀告老爷,旁的就按你说的办吧。”

德诚张张嘴,想来是还有话要问我。可他恐怕也看出我此时是神不守舍,就算问也问不出什么妥当的法子,便只得勉强地转过身,拖着僵硬的左腿,一步一挪地出了院子。

祭灶那天早上,德诚送来了一封信。看那厚度,我便知道一定是伊莎白来的。盲文纸的质地厚实,那信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感觉给人带来安慰。

我一直盼着伊莎白的信,可却不能就此拆开。民国八年的旧历年与往年不同。因为我准备着那年夏天出洋,这便是走之前最后一个年,父亲自然极是看重,一应祭祀之礼均让我小心准备。德诚过来,除了送信,便是唤我陪着父亲去准备祭灶。

父亲见我到了,指了指供桌上准备各样祭品,肃然叮嘱道:“这些祭礼,你到了西洋,也要记着,不可跟着洋人们把咱们自己的规矩坏了。”

我虽不知在外洋是否真的能找到地方做这些祭品,但既然父亲说了,做儿子的也必定要顺着他的心。我默默地点点头,站在了父亲身后。

“功课准备得如何了?”父亲关切地问道,“罗大人来信了,说是培真原本该是明年从清华学堂毕业的,可他也想今年就考一个试试,你可不能让父亲丢面子。”

“白牧师也说培真的天赋很高,要是他也能今年去留洋那我还有个伴。”

父亲停下脚步,侧过脸,用严峻的目光扫过我:“培真考的是庚款,能取的是有数的。这便如前清的科考功名一般,这本就比你胜了一筹,你还在此只想着让人家给你作伴。”

我自然明白父亲这话是刃记发奋,便连声诺诺。他唤我跟紧脚步,一样样地检查了祭礼。

“然儿,考完试,你便和培真一起回来。你幺妹眼瞧着就十五了。你们出洋,好几年才能回来。我想着和罗大人商量,给你们把婚事办了才好出洋。”

检查过家中的一应安排,父亲还算满意,又带我去了井上。从这天开始封井,直至正月初五,父亲既要查看各井都封存妥当,又要给各井发放今年的例钱。父亲说这年的生意有些起色,便又在去年的例钱上加了一成。这额外的一成,父亲特地让我和他一起来发。

我这一天陪着父亲一直忙到了掌灯时分才回到家中。吃过饭,父亲说自己乏了,便回房休息。我急着想回屋去读已经在身上放了一天的信,却被嬢嬢拉住了手。她冲着幺妹使了个眼色,幺妹没作声,默默地起了身,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

望着幺妹远行的背影,嬢嬢叹了口气,眼圈也红了。“友然啊,你看幺妹,这几年大了,长相也是出落得挺标志,可就是这身子,自从那次,就没怎么太长,从后面看,还跟个孩子似的。我就是担心,将来嫁了人,可是吃不得苦。”

嬢嬢此时提到幺妹嫁人,怕是也听到了我和培真出洋的风声。我低下头,轻声说道:“罗家也是官宦人家,幺妹嫁过去也不会吃苦的。”

“话虽这么说,可这民国啊,我是看出来了,什么诗书传家,什么世代簪缨可都靠不住,”嬢嬢声音中既有凄苦也满是不屑。

“我跟你说友然,像你这样留洋,那自是不同。毕竟李家这产业都是你的,管你学得怎样,终究是衣食无忧。从这一样上讲,咱们李家虽比不上自流井四大家,可你友然却是比那四家少爷的前程都得好。像那王家,我听说光是在学堂里的小一辈就好几十。就算是几万担的租子,好几房,好几十家这么一分下来,也就有肥有瘦了。咱们李家就不同了,这几代单传,哪来得什么公家、私家,囫囵都是你的。”

“可像罗家那样,”她咋咋嘴,不屑地说道,“任凭着你祖上做过多大的官,几代人两袖清风下来,本就没多少积蓄。这罗少爷留洋回来,谋个一官半职虽是不在话下,可那又怎么样,这年头连大总统都今天上了明天下。还是有份产业牢靠。”

“嬢嬢,现如今若是留洋得个硕士、博士什么的,在大学做个教授,每月有两三百大洋的。”

这话却是没有让嬢嬢满意,她撇撇嘴,用眼睛扫过我的脸,提高声调说道:“我说友然,咱们李家在自流井的盐商里也算不上是头一等的富户,可也不是只有这一个月两三百大洋的眼光。你算算看,你开个馆子,开个药铺,不也能有这两三百?难道跑那么大老远留洋就图个这?”

在那个岁数,我虽也不懂钱财的事,只是觉着即便是父亲也把读书任教看作是上等和体面的事,怎么会如嬢嬢说得如此不堪,便争辩道:“报上说北京和上海的教授都是住洋房,还有汽车呢。”

嬢嬢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洋房、汽车这我不懂。可要说产业,那怎么也比不过田产。这点子钱,不管你是一本一本的书教出来的,还是一盘一盘的菜炒出来的,说到底是辛苦钱,别说三代了,一代都

状态提示: 第十二章 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