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将离温存赠杞子(2/3)
早上的曾家的血案已经真相大白,犯人也被官府抓捕归案。插曲过去,戏也就看完了,人们依旧忙碌在各自的生活中,庐州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一家普通的房舍,上书“青天药炉”,门口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得出来主人家很是注重整洁,一看原来是一家医馆,还未走近,便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药香味,沁人心脾。门内是一个院子,院子不大,却布置的很雅致,东西摆放得很整齐,虽已深秋时节,但墙边的植松全无败色,还有几株菊花傲然绽放,郁郁菲菲甚是可观,给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气。木架上摆放着各种药草,旁边有几个炖药用的瓷罐,正冒着热气。
今天的医馆很冷清,看病的只有一老一小,一个大概七十来岁的老汉坐在院中央的木凳上,右手手腕放在桌上,旁边坐着他的孙女。
给他把脉的是一个大约四十来岁,衣着朴素的妇女。
“脉象平和,给我看那只手。”老汉将左手伸出。
只见左手处有一凹处的小包。
说着便按了按有小包的地方,“是这里?最近是不是在哪摔了一跤。”
“大夫,没错,前几天上山砍柴时不小心脚一滑,摔了一跤,唉,人老了,这身子骨也经不起折腾了。”
“有些骨裂,问题不大。”大夫用纱布和木板将他受伤的手小心翼翼地包扎固定好,然后又拿了几包促进伤口愈合的草药,叮嘱道,“好了,回去好好休息,记住千万不要乱动。”
老汉站起来,笑道:“果然舒服多了,想不到包大娘的医术这么好,真是了不起啊,谢谢了。”说完便拉着孙女走出了医馆。
此时,公孙策也正好回来了。
“公孙策,天气热了,我给你煮了点绿豆汤,你把它喝了吧,解暑的。”包大娘从厨房端了一个碗出来,冲公孙策说道。
公孙策笑着接过碗,“谢谢大娘。”
“大娘,大娘。”门口传来展昭的叫喊声,包大娘回过头去便看到手里拿着一包东西的展昭从外面跑了进来。
“展昭。”包大娘惊喜的搂着蹿到他面前的少年。
展昭举起手上的东西,“我给你买了最喜欢吃的猫耳朵。”
“太好了。”包大娘接过包裹,摸着展昭的头,“几个月不见,好像又长高了嘛。”说着便去捏他的脸颊,却被展昭躲了过去,跑到公孙策的身后。
“干嘛,不许我摸你啊?”
公孙策看着绕着他打闹的两人,有些无奈,“你让大娘掐一下。”
“你这个展昭。”包大娘回身坐到了椅子上,“展昭过来。”
展昭无法,蹲在包大娘的面前,任由她捏自己的脸颊。公孙策在后面笑道,“现在展昭不是以前那个小秃头了,他是少侠,少侠展昭。”包大娘一脸慈爱,“少侠怎么样,大侠又怎么样,你们俩在大娘眼里啊,永远都是孩子。”
“展昭从来就没有爹娘,大娘就是展昭的娘。”展昭仰起头,笑着看向对自己视如己出的包大娘。
“也不知道包大哥在京城怎么样了?”展昭露出担忧的神情说道。
“是啊,包拯在京城为官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幸亏你们来看我,要不然的话,我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呢。”而公孙策正出神的望向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午饭是在院中的木桌上吃的,很简单的几样家常小菜,却都是展昭和公孙策平常爱吃的菜色。
看到眼前的展昭和公孙策吃的津津有味,包大娘眼里有一丝笑意,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公孙策的碗里,“来,多吃点儿。”
自从包拯走后,这个家就变得有些冷清,空对院落,摆弄药草,从朦胧清晨到金乌西坠,可做的就是替病人消去病痛的折磨。唯独感到慰籍的是,公孙策和展昭会时常来看看她,也就只有他们俩人来看她的时候,这里才会有家的感觉。
公孙策放下筷子,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口:“其实我这次来,是向您辞行的。”
“要去哪里啊?”包大娘问道。
“宋辽边关征战多年,辽国这回终于同意和谈了,因为我懂辽文,所以皇上封我为礼部侍郎,让我到边关和辽人进行和谈。”停顿了片刻,又继续说道:“并且皇上封包拯为和谈使,所以……”公孙策看向包大娘,见包大娘并没有什么异样的神情,说道:“让包拯到边关和辽人议和。”公孙策向两人道出了他辞行的原因。
“你是一介布衣,一跃却成了礼部侍郎,恐怕在大宋历史上,你是第一人啊。”展昭说完向公孙策竖起了大拇指。
听着展昭阴阳怪调的语气,公孙策有些哭笑不得,“你少取笑我啊。”
“称赞你呢。”展昭正色道。
公孙策很是怀疑,“真心的?”
“不是,假意的。”展昭笑道,取笑公孙大哥一直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啊。
公孙策拿起桌上的勺子,作势去敲展昭的脑袋,却看到大娘放下筷子走进了里屋,片刻后又出来了,手里也多件东西。
“虽说你聪明绝顶,可是皇上突然派你和包拯去和谈,我总觉得有点儿……”包大娘摇了摇头,“有点放心不下。”
包大娘从手中拿出两个锦囊递给了公孙策,“一个给你,一个给包拯。拿去吧,这是平安袋。”又将手中的最后一个给了展昭。展昭接过,并没有打开,小心翼翼的放入胸前的衣服内:“谢谢大娘。”
公孙策接过,看着手中的锦囊,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