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明朝当官那些年》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明朝当官那些年 () >> 第十九章 未必同道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58102/

第十九章 未必同道(1/2)

“让我看看你那铳,”何心隐道:“你说是神机营的新式武器?”

陈惇从胸膛里掏出火枪来,撇嘴一笑:“什么神机营的新式武器,我骗那老贼的。这是我一个友人赠送给我的,而他也是从佛郎机商人那里购得,嗯……相信他说的,一把价值六百两银子。”

何心隐接过火枪细细一看,点头道:“这和倭寇的铁炮很像,但长度已经能减到这么小了。”

陈惇道:“倭寇的铁炮?”

“这种火枪我见过,是佛郎机人传入的,但最先传入了倭国,”何心隐见识广大,道:“倭国一个名叫时尧的人见后,视之为稀世之珍,将其称为铁炮。之后又用重金将其购买,并派小臣条川小四郎向佛郎机人学习这种枪的使用及其火药制作法,仿制了十几支。”

“其实那时候,大明的军队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两艘佛郎机舰船中得到了这种西洋火枪。”何心隐道:“只不过后来因为不会使用,而发生了炸膛,这两柄枪就报废了。直到四年前双屿海战中,缴获了倭寇仿制的火枪,朝廷命仿制,一个月前我在京师,方才听闻兵仗局仿制成功,但都是半人这么高,却第一次见到枪管这么细小的,六百两银子,不亏。如果仿制你这种火枪,造价会更高,不过——岛夷之长技,应当虚心学习啊。”

陈惇想起朱九爷赠枪说的:“这西洋精巧之物,不容易得来,此种精铁要用十斤粗铁才能炼出一斤,而大明仍无法仿制这样的铳管,这东西好用就在于射击时不会炸裂……只要别浸水。送给你是为了防身用的,你小子别拿着鸡毛当令箭。”

“原来这火枪,不能浸水,”陆东君此时才恍然:“所以你拿出枪来是为了恐吓那群盗匪,其实这枪根本不能用。你怎么……这么大的胆子,我真的以为这枪,是咱们最后的保命之物。”

陆东君一想起最后的对决,愈发后怕不已。然而陈惇的思绪却渐飞渐远,由这把枪,想到了这个时代。

因为他听到了“师夷长技”这四个字,残存的记忆让他想起来,这个主张似乎并不是清朝的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在这个时代,就有人提出并践行了。

汪太保公,汪鋐——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倡导“师夷制夷”的军事家,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驭夷狄的成功战例。

在中国抗击外国殖民者的近代史上,有过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当中,绝大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这位大明的兵部尚书,却带领人民抗葡卫国,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殖民侵略的胜利。

在正德、嘉靖两朝中,大明和佛郎机进行过几次大大小小的有关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正德十二年,佛郎机驻满刺加总督卧亚派安达拉率军舰四艘前往中国,随行还有特使皮利司,到达屯门后,留下两艘军舰,其余继续向广州进发。

这些佛郎机人秉性贪暴,劫夺财货,掠买子女,在屯门建筑堡垒,以示有据此岛之意,于是朝廷下命广东按察使汪鋐率军驱逐屯门之佛郎机。汪鋐得令后在南头设立海防前线指挥部,具体部署与佛郎机进行决战。

当时佛郎机势力强悍,仗其船坚炮利及岸上坚固的军事堡垒,据险抵抗,所以第一回合的交锋中,汪鋐是失利了。

第一战失利之后,汪鋐就意识到了对方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制胜的关键,他秘密派人以卖米酒为由接近佛郎机人,恰好见有两位中国人杨三、戴明在船上,便偷偷与之通话,劝谕其回头为国效力,这两人也思落叶归根,于是一拍即合。

汪鋐听了杨三、戴明对佛郎机船和铳的具体描述,令其如式制造,后经试验,果属利器。是年八月,汪鋐再次亲临南头,这时仿制的佛郎机铳和小蜈蚣船源源不绝地运到军中,明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

嘉靖元年,佛郎机首领别都卢率其所属千人准备劫掠新会县茜草湾,汪鋐得报,令明军舰队迅速出击,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敌军大部分被歼,岸上营垒尽被摧毁,残存余寇逃往外海,明军大胜,至此佛郎机可以说是闻“汪鋐”二字而丧胆。

入京后,汪鋐三次上疏嘉靖帝,推荐朝廷推广佛郎机铳及蜈蚣船。为了证实佛郎机铳凶猛,汪鋐令何儒、杨三等带原获佛郎机铳进京实验。嘉靖九年八月初四,嘉靖帝御览汪鋐的奏稿后很高兴,命户兵工部议处。但当时的兵部尚书李承勋等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人不是物,拖着不办。嘉靖帝一气之下免了李承勋,命汪鋐取而代之。

所以汪鋐在任职兵部尚书的时候,大明的水师就装备了仿造佛郎机的蜈蚣船,朱纨和倭寇作战,也使用了这种船只战舰。如今大明又一次仿制佛郎机先进的火绳枪,这让陈惇之前一个认知,被大大地颠覆了。

他一直以为,从历史来看,中国最好的年代在前头,宋不如唐,唐不如汉,汉不如周,周又礼崩乐坏了。所以人心中最向往的还是上古先民时期,民风淳淳,乐天安道。中国人喜欢从书里去找过去的痕迹,一切事物都有过去的例子可循,习惯了回头看,却忘了脚下的路已然和过去不同了。也正是因为习惯了回头,使我们忘了还有抬头往前看的力量。

当别人都在向前看,只有我们依然频频回首,那就是要落后的。

可他现在忽然发现,他以为的一个时代,其实并没有因循守旧过。这个时候的中国

状态提示: 第十九章 未必同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