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荐卷(1/2)
“唐顺之不是装傻充愣,”王昆山回到房间,怒道:“他是故意要和咱们作对,赵大人可真是打了眼了,提拔了这么个反噬的人!”
誊录官急得火烧眉毛:“怎么办,赵大人吩咐的事情办不成了!”
不仅办不成,反而要办砸,因为唐顺之似乎已经看穿了他们的关节,这两日的阅卷中,将那些多含姓氏的卷子都挑了出来,无一例外地黜落了。
要说赵文华这一回可算是要把吃进去的东西活生生再吐出来了——他之前就收受了数名考生的贿赂,允诺他们乡试得中,唐顺之那里走不通,赵文华就另辟蹊径给他们卖了姓氏的关节,笃定唐顺之看破不说破,却没想到唐顺之丝毫不讲情面,那可是足足十万两白银,早都被赵文华用来花天酒地了,如今事情办不成,赵文华岂能不恨?
“好好好,他唐顺之搜求细故,连赵大人的面子都不买,”主考王昆山怒道:“那就别怪我下狠手了!”
见誊录官不知所以,王昆山方才道:“你可知道唐顺之有个学生,也在这次考试中?”
誊录官却不曾听闻,道:“听闻唐顺之是心学大家,门生弟子应该不计其数,有一两个在乡试上,又能如何?”
“你不知道,”王昆山道:“那些都是他的门外弟子,他有一个内门的学生,今次连中了绍兴的府试、院试,加上以前的县试,是个小三元!”
“嚯哟,”这誊录官啧啧称叹道:“了不起,了不起!”
原因无他,浙江人杰地灵,别说是连中三元,就是能从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考上名次,都已经算是万里挑一了,何况三试联捷?而浙江所有州府中,绍兴的文气最大,盖压全省,山阴、会稽和余姚的考生尤为出众,由此可见小三元如何难得了。
王昆山冷笑道:“……他让我的人一个也不中,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的弟子也榜上无名!不止今年,我要他年年都不中!”
誊录官听得一阵热血沸腾,“可是……大人您怎么能找到这个考生的卷子?”
王昆山得意地一笑,“在考场上,我见过这考生的卷子。”
王昆山心内藏奸,在监考的时候特意查看了陈惇的卷子,而且他看的是五经题。
“三千名考生中,治尚书的只有四百八十余人,”王昆山道:“四百八十张考卷里,还找不到他的卷子?”
接下来的阅卷时间里,只要是其他考官推荐上去的卷子,王昆山都要来仔细查看,治其他经的都放过,治尚书的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是不是他读过的那一篇。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将那四百八十份卷子翻来覆去看过了,就是没有找到那一份。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记错了,还是眼睛出毛病了?”王昆山不肯相信,他将取中的八十二份卷子又翻看了一遍,其中有十五名治尚书的,他一一看过,均不是自己当初看到的文章。
王昆山心中骇然,却不知陈惇当日对自己的五经题不满意,临了又重新写了一篇,这也是天命,居然就这样避开了王昆山的搜检。
半个月的阅卷之后,所有考生的头场卷子终于全部审阅完毕,一共有八十二份卷子是第一轮改卷中被取中的,而浙江乡试的解额是九十个,所以还有八个名额,唐顺之大手一挥,决定搜遗,这一搜之下,唐顺之还真发现了几张不错的卷子,再一看,居然都是王昆山那个房里黜落下去的,而且无一例外还都是治尚书的卷子。
“王大人,”唐顺之就道:“不知道这卷子有什么毛病,你都给落了下去?”
王昆山强自道:“都是语句粗疏……偏狭生硬,不切题意。”
他话还没说完,旁边看过这几张卷子的其他考官都纷纷摇头道:“哪里粗疏了?分明是好卷子。”
王昆山就道:“四书的题答得都不错……五经题不行。”
“我看看,”副主考就是治尚书的,拿过来一看,惊讶道:“这尚书不说是精研了,最起码答得没有问题,怎么看也是中上,王大人你怎么不荐卷呢?”
王昆山满头大汗,眼看着这几份疑似陈惇的卷子又被重新取中,心中大恨。
乡试解额是规定死的九十人,这个比例是根据乡试参与的人数所定,历来乡试基本是三十比一到四十比一的范围内,这就是“银进士,金举人”的意思,而录取秀才和进士的比例不过是十比一或至十五比一罢了。
凑齐了九十人,剩下的工作便是排定名次,这个可比阅卷还要难,因为大家各有所好,想要说服对方就特别难,而且大家都是临时抽调的,所以谁也不怕谁,一开始就拍桌子吵,吵到最后吹胡子瞪眼睛,差一点打起架来。
众说纷纭,意见难以统一,作为主考官的唐顺之胸有成算,他将卷子分成了九份,恰好是每个考官面前十张,然后让每个考官从十张卷子里荐出最好的那一张上来,将号码记住,然后将卷子打乱,重新荐卷,如是三次,然后核对号码,将出现三次的号码留下来,一共两个,出现两次的号码一共八个。
“前十名出来了。”众人这下哈哈大笑道:“主考大人的办法管用啊。”
排定名次主要就是排前三名,连前十名都不算什么,因为只要取中乡试,管他什么名次,就有了上京赶考的资格了,只不过前三名与众不同,需要领衔众望,尤其是解元,这个名次是能影响之后的会试乃至殿试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