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前进吧!大齐!(1/2)
马拉火车虽然听上去有些荒唐,但是这也是齐国无奈的办法。
而且这办法在后世的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而这个先例,却饱含了华夏民族曾经落后与耻辱。
曾经的满清朝廷,开采开平煤矿时,由于产量大,运输成了难题。
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想要修一条铁路。此前,李鸿章向清廷奏请铺设铁路,与保守派已经争论了十几年之久。
当时,皇室担心铁路铺成,外国侵略运兵更易,造成统治危机。士大夫认为火车冒着黑烟,又噪音特别大,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贫民百姓则认为建设铁路会破坏田地,影响风水。
就在这几乎全国都反对修铁路的背景下,李鸿章以修快车马路为名,瞒天过海暗示唐廷枢修铁路。
但是铁路修好了,清廷却不允许使用火车头,因为火车轨附近就是清政府位于遵化的清东陵,由于担心影响皇陵从而影响龙脉,最后这条铁路没有运行,出现了近代史最为荒唐的闹剧马拉火车。
马拉火车在当时的环境下自然是愚昧无知的,但是齐国的马拉火车却不同,这是划时代的壮举。
这条铁路的出现,不仅能够解决齐国目前运力低下的难题。
而且也能为将来真正的火车积累经验。
鞭炮燃放完毕之后,杨浩便开始让人将准备运往南方的货物装上车厢。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之后,马车缓缓的向前而行。
看着用匹马就将如此沉重的货物拉动,河岸两旁顿时爆发出惊天的欢呼声。
马拉火车的出现,被后世的史学家们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是齐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标志着,人类自从走出梦寐与无知后,第一次具备了改变自然的能力。
洪武年间的科技大爆发之胜景,在后世很多年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即便是随着科技越来越越发达,但这从原始走入工业这种跨越了几个文明层次的进步,是难以复制的。
一个月后,马拉才真正的将其惊人的能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只要各个补给站的马匹充足,这种运输方式,便能够昼夜不间断的进行。
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南北货物的流通。
而铁路沿线在杨浩的眼中都是重点要发展的城市。
铁路的出现必定会带动周边的经济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现在只有一条铁路,而且还不是民用铁路,杨浩相信,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等到铁路应用到民用之时,齐国的经济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距离将不是困扰齐国的一大难题。
河岸边的军营中,年轻的水手好奇的看着那个被称为马车站的地方忙忙碌碌的景象,这是他一天训练下来最喜欢做的事情。
马拉火车每七天发出一趟,他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体验一下乘坐这种神奇的车辆是什么感觉。
只是,他知道这个想法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后才能实现了。
如今已经是洪武十四年五月中旬了,如果不出意外,他将会在六月中旬的时候,跟随这船队前往未知的海域。
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见过,在他想象中,大海是一个无比可怕的地方。
只是如今既然已经成为了水手,便意味着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年轻人看了看自己比曾经壮硕了许多的身体,喃喃道:“我一定要活着回来。”
而这时同伴的呼唤声传来。
“江流,开饭了,赶紧下来。”
江流不是年轻人本来的名字,他本来是没有名字的,来到长安城之后,才为自己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江流就像这条浩荡的济水一般用不停歇的流淌着,代表这他对未来的期望。
动作麻利的从演练用桅杆上爬下来,跟着同伴快步的朝着吃饭的地方跑去。
而在这一天晚饭之后,江流等人接到了新的命令。
上头交代,从明天开始,他们这些人将乘船前往蓬莱港口,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海上演练。
这个消息一味着,他们距离离开的日子不远了。
一时间气氛很是沉闷,军营的生活虽然枯燥无聊。
单这里至少能够保证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吃,还能够见识长安城的繁华。
尤其是长安城中那些然人流口水的小吃,还有那激动人心蹴鞠比赛。
可是这一刻很快就要结束了,踏上海洋的那一刻,他们的生命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了。
在茫茫的大海上,能够能否活下来,一半的情况要看老天的脸色。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了早饭之后,江流第一批先头部队,便登上了前往蓬莱的船只。
站在甲板上,看着逐渐远去的军营,逐渐远去的长安城。
江流有些不舍。
滚滚济水向东流淌,而他们这些登船的水手,就上是江面上的浮萍一般漂向未知的远方。
杨浩站在堤坝上看着远去的船只,低声的为他们祝福。
他们不只是一个探险队,更带着齐国数百万人的期望。
高高的桅杆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
杨浩在此伫立良久,低声哼唱着那首经典电影的歌曲。
我正在航行,
我正在航行,
越过海洋,返乡回航,
我航行在汹涌的波涛中,
为了靠近你,
为了自由,
我在飞翔,
我在飞翔,
我在飞翔,
像鸟儿飞过天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