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章 寻找小星(1/3)
这个阴历年过得可谓喜气洋洋。
三房的新居已经基本竣工,只剩下个二起小楼,年前来不及修完,只起了地基,余下的会在明年开春后修建完毕。
原来的家具都重新上了油漆,另外又添置了一些新的桌椅板凳。
各处的卧室除了仍旧盘有大炕以便冬日取暖外,又在隔间各设置了一张架子床。请当地的木匠现成制作的,没有太多的花哨,取其坚固清简适用即可。四下里张幔,因铜钩耗费太多,只用布带作为约束。带子尾端系有五彩流苏,这给素朴无华的寝帐平添了些许温柔雅致。
烧炕那日前后,徐家、李府差人专程送来了贺礼。
唐氏跟叶氏姊妹情深,出手大方率性。赶上天冷,除了穿戴铺盖,还送来的半车的吃食。据说其中有几样烧卤、点心,都是唐氏掐着日子和行程,亲自盯着店家制作的。
其细心程度甚至到了连厨具都给预备上了:成套的碗盆盘钵,清一色都是大方清雅的青花。为防止路上颠簸,磕坏了家什,装餐具的木箱里塞了厚厚的草秸。
又给若苏姊妹们准备好了新年的礼物。
收到东西的时候,从头至尾,叶氏一边笑着、叹着,一边嗔怪着好友的破费。
留李家的家仆马车住了一宿,好汤好饭伺候着,凡是跟来的人,各人又塞了十几个钱的红包。
有心想多给,奈何修房子花销不少,实在是手头羞涩。为此,叶氏深感羞愧。
倒是那些家仆,先就得了家主的嘱咐,让好好办差,回去必不亏待,因此,怎么都不肯收叶氏的谢礼。
最后,听叶氏说这是给孩子们的压岁钱,盛情难却,众人这才称谢收下。
徐家的车马下来的时候,赶上学里放假,徐图贵也跟着来玩了几天。
这次也没有住老四的客店,叶氏给拾掇出了两三间客房,一应铺的、盖的、用的,甚至是家居的夹绵拖鞋,都是新的。
炕上滚热,厅里生着火炉,烧水吃茶、烤栗子鱼干芋头吃,方便又自在。又有若苏姊妹们陪伴着,一起看书、写字、游戏、说笑,足不出户,竟不觉日子难熬。
直把个徐公子过得没黑没夜、乐不思蜀。因为吃得顺口、住得舒心,眼瞅着他的脸又圆润起来了。
叶氏就叹息,说他前阵子确实是跟着操心不少。
若萤失踪期间,他跟着蔡婆子,奉家中祖母和父母之命,专程下来安慰叶氏一家。这孩子以往不曾吃过什么苦,也不大懂得何谓“操心”,若萤不见了,他忽然明白了好多道理。
他很难过,想象中的各种可怕后果让他吃不香、睡不安。他本是个心性纯良的,三房的悲伤他感同身受。
幸好若萌乖巧,见父母通顾不上他,便自觉地承担起主人家的义务,从旁引他聊天,开解他、安慰他。逗他说些学堂里的趣事儿,渐渐地,让他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之前,在徐图贵的印象中,若萌就是个牙尖嘴利的刺玫瑰。他说一句,她必定要反驳一句的,不想若萤那么敦厚好说话。可是经过这次的“共同患难”后,徐图贵对这位钟家六姑娘有了新的认识。
他觉得萌六似乎是长大了、懂事了,变得体贴又温柔。嘴巴依然伶俐,但是没有什么刺儿了。
又认字,又会写,还会打算盘。尤其喜欢听他说些生意场上的事儿。随便他说什么,她都像是听不够、听不厌似的。
这种被关注、被信赖、被尊敬的待遇,让徐图贵忽然就有了一夕成人的感觉。
比起沉静笃定的四郎,他渐渐地感觉到跟萌六相处更愉快些。
后头回到家,按照惯例,他时常给三房写信来。信中内容也与从前有了大不同。留给若萌的话,明显多起来。凡是自己身边的事儿,不拘多大多小,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点的琐事,只要自己觉得有意思,必定要说给若萌一起分享。
而若萌,也非常重视每一次的书信往来,因为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独立地跟外面的世界相接触。
通过书信往来,不但可以互通声气、了解外头的风俗人情,更促进了她认字、写字的积极性。
她比以往都更加确信读书的重要性,而她的字体,也果然进步很大。就连徐老爷夫妇,有一次看了她的去函后,都不由得夸她用功。
三房烧完炕,东街老太爷一家几口也整体搬进了新房子里。
就在当日的乔迁喜筵上,老太爷当众取出一份契约书,以房屋主人的身份,将大片的新房子继承给了叶氏。
虽说这都是父女姊妹先前早就做好的计划安排,但如此一来,倒是大大地消除了街面上对于三房的重重猜疑。
三房并非暴发户,也不曾发过什么横财,这房屋连栋是娘家的爹和兄弟们倾力相助修建起来的。
老父亲疼爱闺女,兄弟们敬爱姐妹,愿意将家产无偿相赠,外人谁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包括钟家。
经过这么一番倒手,叶氏可谓是赚尽了美誉。十里八乡谁不说好?谁不敬佩?谁不羡慕?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就是指的叶氏这种。
时若萤已经平安抵家,亲眼目睹了这两场喜事。看了前来道贺的无数张笑脸、听到了无数的艳羡与祝福。
像是怕她给磕了、碰了,整个过程,叶氏只许她看着,不让她动手。
她也懒怠应付这些琐碎而热闹的令人头昏脑涨的事儿,便只管规规矩矩的抄着手,从旁瞧热闹。偶尔会跟邻居寒暄两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