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国货的骄傲(1/2)
不怪他们会有如此反应。
日本就这么点面积,能够容纳的大型企业非常有限,机械、电子,基本就被几家大型集团所垄断。
生产电动助力车的这几个大品牌,同时也在生产摩托、汽车。
商人做产品,目的就是挣钱。
电动助力车技术再好,再能方便群众生活,可首要一条,不能挤占其他同类质产品的销售空间。
所以他们之所以研发电动助力车,既有水平不够,无法维持长航时全电推动的技术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不跟自己的主营业务有所区分,将其作为市场进一步细化分支的构思。
在这种设想下,电动助力车基本上采用了和普通自行车完全一致的外观。
说穿了,就是一辆挂了电机的单车。
这样的设计,在让消费者很容易接受的同时,也不会产生出替代摩托、汽车的想法。
但是中华制造推出的这几款电动自行车,则是大范围的改头换面:为了保证安全,承重钢架变粗了;为了稳定,加宽了轮胎;外加了塑料外壳的大幅仪表盘;车把前方大灯;为了安装电池,拉长了车身;前后轮碟式刹车……
哪怕是最接近于普通自行车的款式,将两者摆在一起,也能发现非常明显的区别。
更别说摩托款式的电动车,区别更明显。
这就是设计理念的不同。
日本的助力车,是作为自行车的升级替代品,设计尽量贴近于自行车外形,以与摩托、汽车区隔开来,使之不致抢占这两种更赚钱产品的市场。
中华制造生产的电动车,目的却很简单,就是要推出一款适合城市居民的代步工具。
至于它是否会抢占摩托车、汽车的市场,谁在乎!
能抢过来更好!
故此它的设计,就尽可能与自行车有所不同,让它显得比自行车档次更高,更美观,更具有科技感。
一边竭力压抑,一边尽可能张扬,放在一起比较,自然是中华制造的电动自行车更具美感。
这种分析,杜炜逸当然不可能说。
他就按照白云天暗地里的指点,死揪着对方的技术参数来说,对比双方的技术差距。
日方的助力车:非全电推动,费力;启动缓慢,加速时逐渐提速;时速十五公里,与自行车相当;最大行驶里程不超过二十公里,通常只有十几公里;爬坡能力不能大于十五度。
中华制造的电动自行车:全电推动;启动快,从零加速到最高速只需要三秒钟;即时变速;时速被限制为最大二十公里,若需要可以加以提升,配备大功率电机、电池,最大时速可达到五十公里以上;充电一次最大行驶里程,视配备的电池不同,最低三十五公里,最高可达六十公里;三十度以上的斜坡,一冲即上,最大爬坡坡度不超过四十五度……
一项项比较下来,日本的助力车可以说任何技术参数,都是惨败!
领导们虽然心有成见,但面对白纸黑字,他们也只能从起初的“绝对不信”,变得将信将疑,再到后来“无话可说”,手里死死捏着宣传单,久久不发一言。
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国产货,居然打败了日本原装货。
这难道是天方夜谭?
他们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可事实就摆在眼前,他们不信也不行!
“杜先生,俗话说,口说无凭,我可以实际骑一下吗?”
见到一众领导全都哑口无言,眼中疑惑、迷茫、惊喜而又不敢相信的复杂神情,陈乐文跳了出来。
对对!
实际试一下。
众位领导迅速从震撼中清醒过来,立即明白到自己刚才由于冲击过大,有些魔怔了。
这种情况,他们见得多了。
很多国企,明明技术不行,可是却吹上了天,报上来的数据别说世界领先,简直是举世无双。
可等到上级部门派去考察团,实际检验就发现,根本是吹牛。
实际数据,连他们报上来的零头都不到。
完全是为了厂领导博取政绩,篡改数据的结果。
别看这个港商吹得好听,谁知道他们的电动自行车,能不能达到他们说的那个程度。
试试再说。
众人相互看看,不约而同笑了起来,脸色稍稍有些平和。
都是纵横政坛数十年的老兵,今天差点被个青毛头给吓死了。
丢人,太丢人了!
“当然没问题,你如果没骑过摩托车,不如先从这两款自行车样式的开始,慢慢熟悉。”杜炜逸巴不得有人站出来,实际感受一下,当即热情地为他介绍道。
嘴上说得再天花乱坠,不如亲眼一见。
“没关系,我会骑。”陈乐文怕他指定的电动车,经过特意改装,偏选了一辆女式的摩托款式电动车。
脚架,如同摩托车一样,位于车身中央。
他握住把手,熟练地蹬掉脚撑,跨坐上去,臀下一软,深深地陷入了座椅之中。
“这座位很舒服!”陈乐文赞赏道。
“为了骑乘者长时间骑乘舒适,我们用的是软式座垫,表面包的真皮。”杜炜逸得意地自夸道。
在白云天的协助下,陈乐文扭动钥匙,打开电源开关,匆匆看了一遍仪表盘,然后像骑摩托车一样,扭动把手。
电动自行车猛然窜了出去。
陈乐文猝不及防,身子后仰,差点没从车上摔下来,吓得他赶紧用力一捏刹车。
吱!
电动自行车前后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