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1/2)
第四百五十六章高塔大殿
见到骨串,老人似乎被电击一般,以与年龄绝不相符的灵活,将经筒放到一边,匍匐在地,一边行礼,一边高声呼喊家里人。
很快,屋里,畜棚中,男女老少都赶到老人身边,一见高高举着的行杖和骨串,都不由得欢呼起来,一起激动地匍匐到路边。
路边的人越聚越多,夷人好彩锦,金饰,路的两边,简直就如同春天到了一般,变得繁花金簇,金银闪耀。
山谷前的高高的碉楼抛出了红旗,紧跟着,牛角号的声音一层层传递了进去。
很快马蹄声响起,老兵们带着青壮赶来了。
不少苏油都认识,在泸州,在夔州,最近的在渭州,苏油还曾经与他们并肩作战,一个锅里争饭菜来着。
老兵们神色严肃,右手抚着左胸胸甲上的杀敌印记,这是囤安军特有的军礼。
苏油和赤尊也回以同样的礼节,这些老兵胸甲上的勋绩,在二林这个地方,即便贵如大巫和鬼主,也必须以平礼相待。
队伍过去,老兵们便一声不发策马在后,领着青壮,逐渐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拥卫队伍。
种谊惯在军中,却何曾见过这等威势,望着身后雄壮彪悍,兵甲精良的骑兵,对老师的威望不由得崇羡无比,喃喃说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张麒在一边说道:“谊娃,如果有一天,你能带给一方百姓富足,安宁;能带着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让所有人觉得你公正,仁慈;能照顾好他们的老人和孩子……你就是他们的神。”
种谊说道:“这就是你一直愿意跟在老师身边的原因是吧?二哥三哥他们一个个都独有建树,你却一直守在老师身边,是不是就是喜欢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张麒笑了:“你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哥哥们的托付,要看顾好少爷。”
说完看着苏油的背影:“如今说这个话的人,可是越来越多,阿弥姐姐,阿烈哥哥,程老爷史老爷,八公,大小先生,张学士,赵学士,富相公,大理大宋两个高侯爷,对了还有你哥……小七肩膀上的担子,好像也越来越重了呢……”
二林部的大山谷,如今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牧场,沿着山坡的一圈,全是大大小小的畜棚。
畜棚都有编号,每个畜棚都有一条带围栏的道路,汇集到一圈类似跑道的大路上。
道路是一个大圈,在山谷中成一条环线。
环线内,是剪毛圈,干储仓和青储仓。
再往内一圈,是精养棚,包括配种房,产房,幼畜棚。
再往内,是规整的牧草种植区,稗草和苜蓿轮作。
最内的一片,还保留着原始牧场,同时也是选种区,种牛种马种羊的自由活动区,锻炼训练区。
六匹良马的第一代后代,已经运到了这里,它们也要在这里形成种系,还要和当地良种杂交,争取形成适应地方使用的大牲畜。
这样的养殖方法,极大的解放了人力物力,如今的大牲畜,都不用翻山越岭,而是直接通过大路赶往嶲州上船,过河到对岸的宜宾,或者水运到眉山,夔州。
虽然已是冬日,但是牲畜们依旧膘肥体壮,工人们正在草场围栏上,收获今年最后一批羊毛。
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房屋,十年来又扩大了不少,如今这里已经巍然成为一座巨大的山城。
山顶上修建了巨大的山塘,几乎就是一个湖,提供足够全城的饮用水。
湖畔有一座高高的佛塔,塔顶和每一层护檐,都铺设了青绿色的琉璃瓦,每个护檐的飞角上,都挂着一枚精致的铜铃。
祭殿,就在高塔之下。
塔内的钟声悠扬地响了起来,苏油一行人在石头城门处下了马。
石头城门已经经过改造,城头上还建起了门楼,巨大的横匾挂在门楼之下,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归德门。
城门上,镶嵌着一块新打造的石头匾额,同样是三个大字乐于县。
苏油能认得出来,这是范先生的笔迹。
城门两侧的墙上,也镶嵌着同样石料的巨型浮雕,一边两人,是金刚造像。
伴着悠扬的钟声,赤尊带领众人,开始徒步上山。
青石台阶明显经过拓宽,这是山城的主干道。
城中居民们,全都涌出到道路两侧,顶礼膜拜。
过了山城高处的防御使司衙门,青石板路就变得清幽起来。
再往上行出百十来步,一汪清澈的人工大湖石堤一侧,是一个恢弘的建筑群。
建筑群外,是青石铺就的小广场,摆放着巨大的铸铁香炉,铸铁香案。
红墙琉璃瓦顶的院墙大门下,一边列队站立着身穿襕衫的学子,一边列队站立着身着红衣的佛徒。
如今的祭殿,已经成为集一所儒学和佛学巫法于一体的学术场所。
二林的巫法,在龙昌期的思想影响下,已经如藏传佛教,大理洱源佛教一般,渐渐与佛法融合为一体。
蜀学吸纳了佛学的很多理论和观点,除了继承其因明学的基础,发展出辩证法之外,思想上也有所借鉴。
苏油曾经引用关中古文大家,连欧阳修都受其文风影响,曾经也知过渭州的的前辈尹洙的的论述,来解释为什么蜀学论尊崇孔孟的同时,却不甚排斥佛老。
苏油赞同尹洙的观点,认为佛氏的“博爱”是和儒家的“仁义”是相通的“乐于佛氏之说,非取其所谓报施因果,乐其博爱而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