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饿死与冻死(1/2)
时间悄然间已经到了贞观五年年底,从十月初第一场降雪以来,又下了几场大雪,使得寒冷的天气一直未能回暖。
李承乾无意间从自家老头子那里听说,单单是关内道一地,短短两个月时间便已经有上千人被冻死!
这个在李承乾听来非常震撼的数字,却让满朝文武大拍李二陛下马屁,将其比作尧舜禹汤、千古圣君!让李二陛下高兴的好几日都在长孙皇后那里炫耀!
其实也难怪李二陛下会高兴,百官会吹捧,要知道,就在大概十多年前,隋朝末年,有一年冬季天气也是这般寒冷,关内道冻死的百姓人数是上万!
不过,在李承乾看来,哪怕差距巨大,百官及李二陛下的反应是否也太过了点?即使冻死的人数只是隋炀帝时期的十分之一,那也是上千人啊,整个关内道才有多少人口?也就一百来万,两个月时间就死了千分之一……这还值得满朝上下欢欣鼓舞吗?
而且他有一点始终想不明白,就是为何有这么的人会被冻死!按理来说,一个人只要有一个遮风挡雪的房子,再在里边点上火,哪怕冷一些也不至于被冻死!
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徘徊,以至思绪完全不在面前的书上边——此时正是每日太子太师为他授课的时间,而今日给他授课的是杜如晦!
“殿下,臣方才的问题你可曾想到答案?”
“啊?什么?”李承乾猛然回过神来,有些迷茫的问道。
杜如晦也不责怪李承乾的态度,前两日他便发现李承乾有些不对劲,似乎藏着什么心事,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所以只是微笑着问道:“殿下是否有什么心事?”
李承乾眉头微皱,终于是说出了自己这几日来的困惑,“杜伯伯,你说那些被冻死的百姓,到底是怎么被冻死的?一个人若是有一个能够遮风挡雨之地,随便去野外拾点柴火点堆火,虽然依旧很冷,但也不至于会被冻死吧?”
杜如晦愣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心中很是欣慰,暗道太子如此关心民生,真是大唐之福、百姓之福啊!
“殿下这几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李承乾点点头,“前几日听到父皇说关内道这两个月内有千余名百姓被冻死,结果百官不仅没有丝毫伤痛,反而大肆称赞父皇贤明,夸他是尧舜禹汤、千古贤君……可是……虽然隋炀帝之时,同样的异常天气,关内道死了上万人,可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父皇和百官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杜如晦没有直接回答李承乾的问题,而是问道:“殿下可知去岁冬季关内道冻死百姓人数是多少吗?”
李承乾摇摇头,“去岁冬季没有这般寒冷,该是没有多少人会被冻死吧?”
杜如晦摇头道:“据各地上报,去岁关内道冻死百姓人数约三千五百人!”
“什么?三千多?”李承乾惊讶的站了起来。他可是清晰的记得去年冬天天气并不是很冷,最冷的时候,白天都有三五度的样子,哪怕关内道北部比长安等地要寒冷,估计最多也就零下十几度,怎么可能比今年死的人还多呢?
杜如晦依旧没有回答李承乾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道:“殿下可曾听说过在春夏秋三季,除了遇到大的天灾**,百姓可有大批死亡的事情?”
李承乾愣住了,想想确实如此,除了冬季,其他季节只有遇到水灾、旱灾之类的情况,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唯独这冬季不管是否有灾祸,总是会有人死亡!
“殿下可知,这冬季与其他季节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不同?”李承乾皱皱眉头,“除了天气寒冷,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啊!”
杜如晦点点头,又摇摇头,道:“确实,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确实其后寒冷。不过……其他季节,百姓即使没有存粮果腹,依旧能在野外找到充饥之物,可是这冬季万物沉寂,草木枯萎,山野间无任何可供充饥之物,没有存粮的百姓……唉!”
杜如晦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李承乾也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了,有些不太确定的道:“杜伯伯的意思是……那些百姓并非是被冻死的,而是……饿死?”
杜如晦微微颔首,道:“没错,而且地方所上报的死亡人数,除了这些人之外,因冻伤未得当及时治疗导致死亡的百姓,也会算入冻死着之列!”
李承乾眉头深皱,有些气愤的道:“那为何地方上报的百姓死亡原因会是冻死,而非饿死呢?”
杜如晦道:“这就与我大唐考核官吏政绩的标准有关了,在考核官吏之时,辖内是否有饿死之殍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所以,在上报之时,地方官吏多会以冻死为由,而非饿死!”
“既然杜伯伯知道此事,朝廷也该知晓,那些地方官吏还敢这么虚报、瞒报吗?”李承乾显得有些愤怒,语气之中带上了责问的意味!
杜如晦苦笑道:“其他季节百姓若是饿死很容易便能够看出来,可是冬季……殿下能分辨得出一个人是因为饥饿而被冻死,还是直接被冻死的吗?”
李承乾这下全明白了,恍然道:“难怪,难怪会有这么多人被冻死,原来都是被饿死的啊!”
杜如晦却又摇摇头道:“不,虽然大部分是因饥饿而死,但是也有许多人是真的被冻死的!比如孩童,比如老人!”
这个李承乾倒是明白,儿童和老人本来身体就比较弱,没有成年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