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 所以郭某人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2/2)
某人来说并不是为了北伐鲜卑,也不是为了进一步掌控辽东,而是为了后世之君和后来的子民们。自己可以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修缮粮仓储备粮食,为了未来平稳度过最初的小冰河期打下基础。
那个时候自己说不定还能活着,带领子民们度过最初的危机并不难。
但是这一波小冰河不是自己能活着看完的。
自己是会死掉的,或早或晚,都会死,不可能活着度过这一段小冰河期。
要是能活着,自己就不是人了,要么是神要么是鬼。
毕竟郭某人也不可能找到生死草那种诡异的东西。
自己能保证带领子民们度过最初的危机,后面的危机就需要后世之君了。
他们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办到,会不会让冀州百姓挨饿受冻?
他们还能不能稳妥的掌控屯田村庄,稳妥的储备战略储备粮,稳妥的让黎民百姓度过危机?
郭某人在北方的安排和经营到底会不会因为他们的胡搞乱搞而彻底破产?
这是郭某人不敢确定的。
要是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没有强大的运力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冀州百姓大规模南下逃难的现象。
会死多少人就真的不好说了。
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给后人,不能过于期待后人主观能动性。
有些事情前人做不好,也不能责怪后人做不好,更不能认定后人一定比前人要强,就心安理得的甩锅给后人。
魏帝国从建立起来的那一天起,或者说从郭某人死了以后,大抵上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他觉得自己必须要留一手。
为了后来的子民们不会挨饿受冻,提前给他们准备一条生命之路,或许并非不可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后面真的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整个北中国都遭了灾,这条大运河也是北中国百姓们的生命之路。
宁可在这个时候忙一些,受点累,甚至冒点风险,郭某人也想着为后人多做一点什么。
尽量多做一点,让他们少吃点苦,少受点灾,有口饭吃,有件衣服穿。
他们真的很苦很难,不应该更苦更难了。
纵观历史全局,他们从来都只是户口统计册上的一串数字,从没有谁把他们真的当人看过。
朱元璋或许把他们当人看过,再来,就是现代了。
数千年辉煌的中华历史,是他们的血泪铸就的,这一点,郭某人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不能否认。
中华历史才不是只有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还有他们。
所以郭某人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到时候就算自己死了,不在了,不能继续保护他们了,这条大运河依然能给他们带来些许的希望。
交通就是生命。
交通效力可以挽救生命。
所以,现在的人们吃点苦头吧。
在我还活着,还能掌控局势的时候。
怀着这样的想法,郭某人觉得田丰的建议是有意义的,对于北中国和南中国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所以郭某人觉得这样做是可以的。
不过做不做是一回事,田丰和曹操的矛盾又是一回事。
田丰提出要把运河修到冀州去,连通邺城到洛阳的这段路程,以此沟通南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
他的目的绝不单纯,他的想法到底是什么,郭某人一清二楚。
这个计划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是同样也遭到了一群人的强烈反对。
程昱和曹操一听说这个计划,就立刻上表表示强烈反对。
程昱和曹操认为,本来修一条运河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根据他们的预测,最少也需要动员五十万劳动力,花费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确保安全又有质量的完工。
花费的钱财绝对不会少于修缮蜀道需要的钱财。
修缮蜀道因为危险性导致大量死亡,大运河在平地上修,危险性不大,但是工程量会很大,若是过度使用民力,会出事的。
郭鹏需要的是从洛阳连接到扬州的运河水道,而不是连接到河北的水道。
若要连接到河北,则必须要增加至少二十万劳动力,付出千万钱以上的资金和大量的粮食,这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各种意义上来看,都没有把运河延伸到河北的必要,只要运河能抵达洛阳,任何物资就可以通过黄河进入河北。
以洛阳到邺城的距离,根本不需要额外增加一条运河。
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ps: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奋发,愿祖国昌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