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7星巨棺(1/2)
;鬼音客栈的后院,比我想象中的要宽,要大,犹如自辟一方土地般,占地似万亩,简直是将古老栈道背后的这片山都给挖空了。
头顶上,一盏盏红绿灯笼在飘摇,迸射寒芒。
空气里也弥漫着奇异怪味,不出意外的话,这些灯笼里,燃烧的是尸油,只是不知道是用人肉熬炼的尸油,还是动物尸体熬炼。
几分钟,没有一个捞yīn_mén老大出现。
四周幽谧安静,周围那些破烂不堪的石料建筑,荒废多年,看着已无人居住。
呃!
正在走着,我觉得头顶一凉,没有半秒犹豫当即往后闪避,就见一口散发着七种暗沉光泽的巨棺当空坠下,势大力沉,重重砸在地面。
山石地,即便足够坚固,还是被巨棺砸裂,那里的地面都凹沉了几公分,巨响晃动中,弥漫起呛人石灰,我一直在提防,可是一段时间过去,并没有捞yīn_mén高手出现,除了一口巨棺横在身前,再无其他。
能将这么一口巨棺横到空中,再猛力往下丢掷,那该需要什么样的力气?
捞yīn_mén中,能有这么一号人吗?
思考过后,我觉得不是人所为,应该是某种力大无穷的丛林怪兽。
“喂!”
“你们的徒子徒孙都被我斩尽了,你们还要当缩头乌龟吗?”
“有胆就滚出来一战。”
“鬼火道士,无头和尚,寒往生,马上天,泉阴阳,鬼头侩,你们也太怕死了吧?”
任由我怎么开口挑衅,就是无人回应,尸油灯笼照亮的区域,依旧是空荡荡的,我开始狐疑,想着那群家伙不会是躲到这口巨棺了吧?
我现在的本事,堪比“神明”,当下一步步走向巨棺。
出乎意料。
这居然是一口七星巨棺。
据我所知,古人以紫薇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北斗七星”在古代被认为是极星,指向正北,位于天空中心,在星宿中属紫微垣。古代常以星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紫微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是帝星所在。所以极星北斗又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皇帝认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主宰。自称“真龙天子”,信奉“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视皇位为“天位”,并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天”联系在一起,每当天空有变化时,他们便“自省”,认为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他们将死视为“升天”,所以皇帝“升天”也就意味着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
在明代帝陵中,其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主要建筑走向就呈“北斗七星”布局。“明孝陵”反映的是陵寝地面布局,已发掘的明定陵地宫的布局即是仿生前皇宫模式,也是源于天象。
除此之外,在陵墓选址上也与天象有关,陵址的前后左右要有山,象征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以山象征天上的星座,而皇帝的陵则位于星座之间,自然皇帝也置于天宫之上了。
“呼呼呼……”
风起,云乱,七星巨棺之上,居然升起了一丛异象……帝王升天。
只是。
帝王未到天,就被天上流光乌云砸落,急坠九重天,翻身入地狱。
上天在压制皇帝的奇异光景。
当然,所谓的“上天”,是原本就飘在空中的一盏盏尸油灯笼,很明显,有人故意布下这些灯笼,横成方位,应该就是为了压制七星巨棺内的种种不详。
哐!
哐!
七星巨棺抖动,犹如棺内有什么嗜血恶魔在搅动风云的可怕画面。
缠绕在棺顶的异象,没有完全消失。
帝王坠下,周围出现一条条巍峨山岭,翻天覆盖,化为皇坟,彻底淹没一切。
又是一阵寒风袭过,棺顶飘起层层灰烬,异象才消失不见。
我咋了眨眼,双指在眉间一划,抹去侵蚀瞳孔的煞气,刚才我被人暗中使了手段,双指在前观看,荡起一蹿细小的暗红火苗,让我“鬼迷眼”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神鬼莫测的鬼火道士。
这种小伎俩,到了我们如此层次,该是不屑使用的。
唯一的解释。
这口七星巨棺当真蕴藏不详,或者,真是七星巨棺墓葬所出。
古人对天体有一种神秘感,认为“北斗七星”具有避邪功效。如河南西水坡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就发现墓主人东西两侧和脚下分别塑龙、虎和北斗天象图。古人还把它刻在避邪剑上。其奥秘在于“北斗七星”的形状恰为一个巨大的聚气的“s”形。
皇帝选陵址,要选能“聚气藏风”的地方,选择标准是山环水抱,因山环水抱必有“气”。在风水学中,用“曲则有情”来形容水和路的吉祥。山脉的起伏呈“s”形,河流则更明显,总是蜿蜒曲折。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选址及设计是与古代的风水理论相合的。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去分析,皇帝死后,也需要生气,“北斗七星”式这种“s”形葬式能够“聚气”,有了生气,就有了万物,预示着子孙万代繁衍旺盛。如果依此而论,帝、后的葬式源于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
朱元璋采用天象来设计皇宫、帝陵。他的思想肯定要影响到他的子孙后代。明十三陵所葬都是朱元璋后代,在陵墓选址和规制上均效仿明孝陵。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又身为皇帝的朱翊钧的葬式“源于天象”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最终推断,从朱元璋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