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织田信长》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织田信长 () >> 第 60 部分阅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69993/

第 60 部分阅读(2/6)

前做好准备。谦信有谦信的祈福方式,当然我信长也有自己的方法;既然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不如把一切交给神明,再度由原点出发吧!怎么样?我就到你家过年喽!」

「欢迎之至!现在我总算明白了。」

「光秀!」

「在!」

「快将你在安土筑城的计划表拿来我看看!」

「遵命!」

「听着,在这座城筑好之前,我信长可是个无家可归的人哦!」

「我知道!」

光秀僵硬着全身,在信长面前打开了他苦心设计出来的蓝图。

这时,秀吉忍不住低声呻吟着。

看来信长是很认真的了。在这之后,信长将有很长一段时间无家可归。这么一来,他一定会催促我们尽快将城造好。

想不到这为右大将竟然不改往日粗暴的作风,率而将家督之责交给儿子。

(毕竟殿下还很年轻啊!)

在秀吉眼中,他仍然一如以往般的充满了勇气与冒险精神,并怀有年轻人的梦想。

「真是令人敬佩啊!对不对?日向先生。」

秀吉由衷地发出了对信长的赞叹。

「丹羽先生!我们必须动员所有的人力造城,绝对不能让右大将无处栖身啊!」

「正是!如今光秀已经将石材准备好了,石工也在一旁待命,随时都可动工了。」

信长似乎不曾听见他们的对话似的,神情愉快的眯起双眼看着光秀画好的设计图。

「阿浓、奇妙!你们看这座城怎么样?在安土城建好之前,我必须以一无所有之身面对谦信,既不用马、大刀,也不用洋枪!你们了解我得用心吗?」

信忠睁大了双眼望着父亲和母亲。

天正四年正月,信长在发下豪语不久之后,即借住在佐久间信盛的家中,准备迎接新年。而织田势则投下了全部人力,快马加鞭的赶造安土城。

无税的自由城

安土城位于近江国(滋贺县)蒲生郡安土村下丰浦的安土山上。

安土山的高度为一百二十尺。

由山上俯瞰四周,北、西两方皆是景色秀丽的琵琶湖,东边是通往越前的北国道路,南边则是岐阜通往京都的道路。道路的尽头,即是信长初次发兵攻打北国之前,曾在此举行一场盛大的相扑比赛的长乐寺。

首先在安土筑城的,是近江源氏的佐佐木氏一族。为了制衡佐佐木的势力,六角势还在城的出口处造了观音寺城哩!当信长攻灭六角承祯之后,特地命手下大将中川八郎右卫门重政镇守这三座要城。当然,新建的安土城之规模远比过去所造诸城更是宏伟。

这不仅是为了遏阻上杉谦信上洛之行的意念,也是为了压制假借援助本愿寺之名,趁机向东侵略的毛利氏。因此,这座新城的规模之大,可谓空前。

对负责策划的明智光秀而言,这项设计融合了他所有的智慧,是他毕生最引以为傲的贡献。

安土城的主体由取自观音寺山的石垣所构成,城下挖掘了两条壕沟,壕沟之间遍布着诸大名的宅邸。城郭之外则是一般的街道,交通极为便利。除了军事目的之外,这座城也考虑到了日后的繁荣,可说是今日都市计划的前驱,对繁荣经济贡献良多。

城的规模之大,固然令人叹为观止;而光秀又参考了中世纪时世界各国的要塞、城堡之建筑,设计出一栋七层的大楼阁——即位于山顶的天守阁。

此外,光秀又将天守阁的外表镀上金箔,从远处望去,有如一座巨大的黄金城。浮现于水面上的倒影,在炽阳的映照之下更显得金碧辉煌,令人仿如置身仙境。

在这座豪华壮丽的巨城筑成之前——

「——信长先生无处可住了,大家的动作要快啊!」

总奉行日夜督促人夫们筑城,几乎无暇休息。在不眠不休的赶工之下,城终于造好了。当信长由岐阜的佐久间家中移居安土城时,除了浓姬之外别无长物,显得十分轻松、惬意。

那正是二月二十三日。

「看起来块好了嘛!怎么样?到底好了没啊?光秀!」

担任总奉行的光秀似乎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嗯!这个……但是……」

他含糊的支吾着。

「哈哈哈……」

信长拍着膝盖笑道:

「我不是问城的事,你放心吧!我是问有没有可以让我睡觉的地方呢?从今天开始,我要住在此地,亲自监督你和总目付五郎左(丹羽长秀)。」

「那么,我先为你搭间临时住所吧!……」

右大将亲自在现场监工,这可是一件大事啊!

总奉行 惟任日向守(明智光秀)

总目付 惟住五郎左卫门(丹羽长秀)

石奉行 西尾小左卫门

小泽六郎三郎

吉田平内

大工栋梁 冈部又右卫门

小细工栋梁 宫西游左卫门

油漆师傅 首刑部

烧瓦师傅 唐人一观

镀金师傅 后藤平四郎

木雕师傅 对阿弥

绘画师傅 狩野永德

所延揽的人才全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并有专属的工作群为其效劳。再加上羽柴筑前、泷川左近、丹羽五郎左等人各自派出数万人夫来到此地;因此这个原本安静的小渔村,一转眼变得嘈杂无比。

城的四周全为取自观音寺山、伊场山、长命寺山、长光寺山的巨石所围绕,由来自京都、奈良、界港等地的石工及人夫,花费三天三夜的功夫才完成,工程之浩

状态提示: 第 60 部分阅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