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阅读(3/6)
的付出。不管是和胥云剑在一起,还是房东商大娘家,还是其他的知青如范美帝、林反修、骆耀华、胡学军等人,只要一句招呼,卢利铁定到场,不管多累,多苦,从不说第二句话;甚至是当地的农民,有事找他,也绝不打回票——农民没有更多的言语可以形容,只知道这个孩子人实在、肯干、厚道,是块好材料!
因为这样,商抗日开始愈发的注意卢利,他唯一觉得有些遗憾的,就是卢利的出身不是非常好,否则的话,一年之后,发展他做个预备党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也是为了这个爱之则切的念头,他分外不能允许卢利犯错,“卢利,你可得记住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别想偷偷摸摸的干坏事,以为没人知道,听见吗?”
卢利还真有这样的打算,给人家说破了心思,脸蛋一红,低下头去。
商抗日很觉得好笑,小鬼,还和自己斗心眼儿吗?
他是真的很喜欢卢利,他发现,这个孩子身上有一种说不明白的气质,让人愿意、甚至乐于和他亲近。“小卢啊,这一次从天(津)和其他地方到这里来的知识青年,已经到的差不多了,你呢,近一段的工作表现很好,希望你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模范带头作用,给同志们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是组织对你的考验啊。”
卢利根本听不懂,也不打算多琢磨,他帮助别人只是天性使然,这算什么考验了?支支吾吾的答应着,转头向外。
*************
回到家,张清已经在胥云剑的帮助下收拾好铺位,“利哥,给你信。”
胥云剑还不知道呢,“什么信?谁写的?”
卢利也不理他,接过信撕开,是赵敏的笔迹,“卢利同志,你好。”开头是极端公式化的文字,“自从听说你要离开城市,到更加广大的农村去,接受无产阶级贫下中农再教育,除了对你的羡慕之外,更多的就是对你这种不辞辛苦、勇于学习的革命精神的钦佩;我想,我一定要向你学习,虽然我们身处的地点不同,但我也会像你那样,把学习伟大领袖的著作和最高指示的精神,用到学习中去,希望我们在革命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在这样一大段充满了时代特点的‘帽子’之后,信上的内容并不多,多的是鼓励,少的是柔情,只是在结尾的部分,赵敏写了这样几句话,“卢利同学,在火车站前一别,你的音容笑貌几次出现在我的梦中,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只能用一首当年和你学过的诗,表示我、一个革命战友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致,敬礼。你的战友,赵敏。”
卢利甜蜜的笑一下,把信放好,“小小,是嫂子来的信吧?还不说?co,张清都告诉我了。”
第56节 意外来客
十一月底的时候,天气逐渐寒冷,农村的门、窗都不很严实,夜里冷风吹进来,冻得人浑身打颤,卢利找出一点白面,调成浆糊,再找商抗日要点白纸,裁成纸条,把窗户的缝隙沾上,最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找一床旧棉被,挂在门上充当门帘,这一下,屋中的空气顿时温暖了起来。
田里的活计已经不能进行,众人便聚集在一起唠闲嗑、撇旱船——这个词他是从一个川籍的知青口中学来的,“……还是你们这里冷,我们那,天府之国啊。”
“废话,天府之国那么好,你到我们这一亩三分地干嘛来了?”
“还不是看你们天(津)卫女娃子长得漂亮,想找一个回家做婆姨吗?”一个来自西北的知青大声接口道:“你们是不知道,……”
“怎么了?怎么不说了?”
“不行,可不敢说了,回来急了。”
“急嘛?有小小在这,谁也不许急啊?”
西北知青嘻嘻一笑,“杰伦啊,想婆姨都想疯了,不信你们问问他,谁半宿半宿的不睡觉,在那自己弄自己?”
众人一片大笑!惹得川籍知青面红耳赤,却不好动怒;他姓周,名字叫杰伦——和后来一个红遍半边天的歌手一样。
这是在卢利家中,这个孩子论身高和身材,都算是知青中比较瘦弱的,而且因为生理的原因,他很少说话;但就是他,像一块磁石一般,吸引了绝大多数知青点的年轻人,可以说,除了一些北(京)、上(海)的知青之外,这里是汇聚年轻人最多的一处所在。不但是王喜雨和周杰伦,就连那两个广(东)知青,也给卢利拉了过来。
这两个人一个叫胡初三,一个叫蒙小彪,到了人地两生的唐山,他们成了另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语言不通,用北方知青的话来说,他们讲的那都是‘鸟语’,根本听不懂!因此两个人逢人不理,每日上工下工,都是孤零零的。
眼看着时值隆冬,卢利和张清、胥云剑走了一趟,双方借着纸笔,才能开始做交流,一番畅谈之后,这两个人也加入进来。
听着他们的说话,卢利也有些忍俊不禁,他年纪逐渐成长,也懂了一些生理知识,这样的事情算不得什么丑事,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根本没有正常的途径,有一两次这样的经历算什么稀奇的?“张……清,再炒点吧,没有了。”
“哦。”张清把屋中炉子的炉门关小,尽量使火力减弱,拿起一个大铁锅放上,倒进花生,一刻不停的搅拌着。
滦(县)是省内的花生主产区,即便大队不许知青偷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