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鬼孩子)2(1/3)
上次说到佘开明原本是在我们一大群人面前显摆自己那颗国宝级的舍利子,可人群中却都对他述说的台湾那处帮人*小鬼再结缘到各家去的那家道观感兴趣,顿时一群人都追问去这家道观的话?是否真能请到真正的柳童子(小鬼)然后自己在家供养,帮助自己的财运……
当时,我就看他们一群人热热闹闹的谈论着,显然人群中还有对此挺兴奋的人,看他们的样子就能感觉到,他们挺信这个;当然,也有朋友对此有许多质疑?毕竟人群中也有完全的无鬼神论主义者!我呢?除了感觉有些害怕,也就只剩下好奇心了……
关于养小鬼(又名古曼童)观点:这里我们不评论对错!古曼童到底是个什麼,众说纷纭,所以一谈到古曼,现代人总是感觉非常的神秘。养古曼,在东南亚一带是非常普遍,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高棉,缅甸,新加坡等地,尤其是泰国,种类特别多,名称也很多,一般称为古曼童。而中国人觉得小鬼不好听,就改称为运财童子。说到起源,中国古代修道家在入山时,即有密炼柳灵童,作为助道之用。等到道成,再名书上清,同升得道。
至於泰国的起源,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将军,他名叫坤平将军,他的太太怀孕超过预产期很久,仍末生产,等产下时,小孩子已经死亡。将军心中十分不忍,便用剪刀剪开胞衣,然後用佛油供起来,叫仆人每天早晚要烧香。有一天,将军在睡觉时,梦见有一个小孩,指示他明天出战时,从何方攻击,可获全胜。连续几天,都做同样的梦,梦中小孩来指示他要如何做,何方才是吉方。将军问他是谁,小孩告诉他说我就是你所供养的死去的儿子。从此,深得将军的喜欢,每当将军要出征时,都将儿子的一部份骨头,放入一个小瓶中,随身带在身边。说也奇怪,每次当他挂著这个小瓶出时,必能嬴得胜利归来,而且每遇意外之时,都好像有人协助,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而将军从此功名,财富一帆风顺。因此,古曼童的方法便传闻开来,很多人都照样去做,希望能为自己带来平安,财富,这便是泰国养古曼童的起源。
养古曼,是一种控制鬼魂的法术,一般常用符咒,来摧使鬼魂为供奉者做事情。在世界各地,传闻有很多商人,艺人,团体有养古曼,当中以赌场为最多。
每一种形式的鬼仔,都有不同的请法及供养方式,但以泰国之棺木鬼,阴阳童子,路过等比较易请及易养。
五年前泰国saraburi省的一个和尚因为偷小孩的尸体并烘烤而被捕,这个和尚的这种召唤“古曼童”灵魂的行为正是对古曼童传说的一种极端的表现。现在,和尚们已经不用坤平的方法来制作和邀请古曼童灵魂。和尚们相信,还有其他方法来召唤古曼童灵魂。sak制作古曼童,供有需要的人来供养,他制作古曼童的材料是用庙里的一些很古老的拆下来的木材,属于灵木,因为和尚们每天都在庙里念经。sak强调,在制作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完全的集中意念,并且不停的念诵经文,邀请小孩的灵魂进入古曼童牌中。
养小鬼必须拘提一个冤死的童魂才能驱使,一经拘提,便不能正常轮回.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没满2岁就夭折的小孩,另一个是胎死腹中不见天日的胎儿,其中能力最强的,是凶死的童魂.(各派有自己的法术,有个法师就开玩笑说他懂得的控灵术在十二种以上,我对他肯定敬而远之,因为万一他童心一起,抽我的2魂3魄帮他老婆洗内裤...不是很冤枉?)无论哪种小鬼,都不许在死后7天内用符咒镇住他的魂魄,使他凭附在桃木或柳木上才能驱使.
(1)阴年阴月阴时,到淹死过小孩的水边用黄杨木放到水里聚魂,时刻到了用符锁住童魂再把木头刻成人行,起坛做法108天.
(2)到凶杀现场或灾难现场,如果有3岁内孩童丧生,可用馒头糌血(或冥纸或柠檬汁)聚魂,带回依附在桃木上,放在小棺材中做法,49天成凶煞.
(3)开棺从难产死的孕妇肚子里取童尸修炼(太过伤天元,用者很少)
(4)找好木头刻成小棺材,挖开刚死孩童的墓地,用蜡烛烧烤童尸的下巴,用小棺材接尸油,用尸油直接炼制小鬼.还有的方法不便多说了.
养小鬼的多是偏门中五鬼行业的人,就是吃,喝,嫖,赌,诈,跟这五行有关的,多是养鬼搏命,比如职业赌徒,诈骗犯,投机商人,演艺圈人士,算命的,复仇的9复仇的有摄青鬼大法
养小鬼演员可以增加运气,迅速窜红(据说梅艳芳养小鬼,原谅我对大姐不敬,她是我的偶像)赌徒可以发财,好处自然很多,但是坏处更多,因为小鬼越强,反噬就越狠,往往饲主最后都死在小鬼手里,但是人的一生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你命不好,运气差,风水不懂,祖宗没留什么阴德,功课又不好,快40了还一事无成,你愿意用将来的不得好死换眼前的十年辉煌吗???我想99的人说yes....
养鬼灵要在家中安奉一个地方,可放清水或饮料一杯,另用小瓶装上生鸡蛋一只及白米,小量玩具及衣服。如想出外佩带灵童者,出门前须念咒呼之名字随你外出,及把灵童贴身携带,但饮食时,必须存放少许食物在碗碟内,不必另备一份,如没有佩带外出,就不必留食。
这里我们不评论对错!这些故事我估计许多人也都听说过,当时,因为许多人的请求,我听着觉得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想着要帮助自己发财~我心中就挺疑惑,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一直是勤劳致富,我依然还是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