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陈友谅得道升天(1/2)
另一方,陈友谅。
面对着两人完全不同担众人心里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陈友谅的行为处事方式过于极端。
这种行为首先造成的就是士兵下属对他的极度不满。
他们没想到自己成天伺候的这位主子这个大爷完全就是一个杀人不见血、根本不讲人情道义的混蛋瘪三。
而面对那个长得脸如鞋拔更似猪腰上不对称下不和谐的秃头和尚,竟然是一个大义凛然不畏强权优待俘虏犹如亲兵的名邑之君。
两方对照下,完全失去民心的陈家军开始纷纷叛逃。
此刻做为曾经的下属他们却不再恨那个打得他们落荒而逃烧的他们满世界找裤裆遮阳护裆的光头和尚,做为政治死敌朱元璋这么做无可厚非。
他这么做完全是人心所向。
心里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将怨气转移到了陈友谅的身上,他开始憎恨起陈友谅。
他们从心底恨透了陈友谅。
都是这个无能的瘪三让自己痛失了兄长,痛失了战友,痛失了朋友。
一切都是因为陈友谅这个混蛋造成的。
总有一天爷们会让你为今天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陈友谅,你等着吧!
直面纷纷叛逃的冷酷事实,这时候完全没有预料更没有丝毫思想准备的陈友谅终于知道自己做错了。
而且是大错特错了。
他没想到自己气火攻心的举动竟然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这时候他应该是想过再使用暴力,杀几个试图叛逃的士兵。
以暴制暴,
不择手段!
这是他从一开始当兵就选择的政治路线。
已经完全乱了方寸的陈友谅也必然考虑过这么做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如果杀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眼前的巨**烦的话,那必然会这么做。
但是问题是杀几个人就能够解决掉眼前的颓势么?
陈友谅在心底应该是有过这方面考虑的。
他知道杀几个人容易,但是想要在俘获众心却是太难!
颓势已现,如果现在不做出决策的话,那后期必然会出现更加难以解决的麻烦。
这时候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出现了在陈友谅的面前。
他原本准备充足的兵马粮草因为一把大火烧掉了一大半。
他的粮草开始告急。
此时的陈友谅面对里外皆是的困局,终于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不能拖延;
迟则生变。
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更丧失决胜勇气的陈友谅终于下定了一个决心。
他决定:跑路!
离开鄱阳湖这个是非之地;
远离朱和尚这个是非之人!
从此以后你朱和尚所过之处,我陈友谅退避三分;
从今往后你朱元璋所走之路,我陈九四躲避三舍。
在选择了许久,进行仔细甄别,考量了双方武力缺陷和兵马部署之后,彻底下定决心的陈友谅最终选择了一个地方最为最后的突破口。
那是一片开阔的湖面。
那是他前不久率领六十万兵马前来的路线。
那时候的他雄心万丈;
那时候的他信心满满。
那时候的他杀气腾腾;
那时候的他心狠手辣!
但是短短几天时间,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须有。
短短数天时间,曾经的努力和付出全部化为了灰烬。
短短数天时间,他的六十万兵马车船已经不足十万!
他心有不甘,却无助无奈,
他破军败相,却无所挂怀,
他丧志矢心,却无法挽回,
他虽然战败,容以后卷土重来。
此时的陈友谅只抱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大爷我还活着,兵马可以重召,粮草可以重调,
只要爷们还能喘气,金银可以重夺,重八可以再干!
回头看了看前几日还信心满满可以战胜一切,似乎任何的阻碍也不可能阻挡我征讨步伐的湖面,在失意和失志中他默然长叹。
鄱阳湖惨案,是他永远也消除不了的心理障碍。
鄱阳湖惨败,是他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恶之梦魇。
今天就这样吧!
等日后卷土重来之日,便是我一雪今日之耻辱之时!
1363年10月1日,已经完全丧失斗志的陈友谅下达了撤退的号令。
撤退方向为:湖口。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这是他的入口,同样是他的退路。
既然绝对撤退了,那就不在做过多犹豫了。
在确定了撤退目标之后,陈友谅便下达了撤退的号令。
所有将士从湖口撤退!
先行军改后备军,后备军改先行团,从湖口处撤离。
在跑路的问题上,陈友谅的立场向来是一贯的、明确的,既然做出了撤退的决定,就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自己跑路的根本使命。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也符合彼此双方的共同利益。
他命令所有人朝着湖口迅速进发,不惜一切代价突破障碍。
此时的陈友谅肯定是希望自己这仅剩的不到十万的兵马可以全部撤离出去,因为这是他最后的筹码,如果这些筹码再失去的话,那他东山再起的目标将变得更加艰难,将变得举步维艰。
甚至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陈友谅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一个人却绝不会放过他。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从一开始和陈友谅打交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