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技术难关(2/3)
室制备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的过程中发回了重要作用。后来又被庞学林调到飞刃材料项目组,职级也由之前的副教授升级为教授。
目前飞刃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庞学林干脆把叶兴民弄到锂空气电池项目组。
叶兴民与庞学林的合作时间最长,之前早已领教过庞学林的学术水平,因此,在座的众人中,就叶兴民对庞学林的信心最足。
至于霍子谦,他是石墨烯材料领域的专家,庞学林提出的大尺寸单层石墨烯材料制备与工业化生产方案,早已让他叹为观止。
这一次庞学林邀请他加入锂空气电池项目组,他也欣然答应。
庞学林微微一笑,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继续道:“第二个问题,水分以及空气中氮气控制问题,这个问题,与固体氧化锂反应产物堆积问题要放在一起解决。经过我和沃顿教授的讨论后,有以下方案:负极用电解液组合使用的是含有锂盐的有机电解液。虽然不能弃用有机溶媒,但却限定了使用方法。正极用水性电解液使用碱性水溶性凝胶,与微细化后的碳和低价氧化物催化剂形成的正极组合。在锂空气电池中,由于放电反应生成的并非是固体的氧化锂,而是容易溶解在水性电解液中的lioh(氢氧化锂)。氧化锂在空气电极堆积后,不会导致工作停止。水及氮等也不会穿过固体电解质的隔壁,因此不存在与负极的锂金属发生反应的危险。而且,在充电时,如果配置充电专用的正极,还可防止充导电致空气电极的腐蚀和老化。”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负极中,含有锂盐的有机电解液与正极所使用的的水性电解液互不干涉,和谐相处,同时还要保证锂离子在这两种电解液中正常穿梭。我们的办法和之前一样,同样采用大尺寸的单层石墨烯材料,作为两种电解液之间的屏蔽层。而且我已经计算过了,石墨烯的六元碳环,刚好可以让锂离子从这一通道中穿梭过去,只要我们在实验中验证这一点,那么锂空气电池中,最大的技术难题就算解决了。”
“因此,这个问题,将由柯顿·沃克教授和何文彦教授负责解决。”
庞学林话音落下,除了早已知道内情的柯顿·沃克外,其他人脸上均流露出惊讶之色。
甚至那几位第一次与庞学林合作,来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教授,脸上一个个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难怪庞学林敢和田宏打这个赌,原来关键点竟然在这里。
之前庞学林和他们聊的时候,虽然透露了部分信息,但远远没有这一次来得详细。
他们没想到,庞学林和柯顿已经有了解决锂空气电池中氮、水反应以及固体生成物堆积问题的完整思路,甚至连具体实现方案都有了。
不过他们也不会到处乱说,加入项目组的这几位主要成员,都是签署了保密协议的,违约金更是高的惊人。
没人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这时,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名叫做邱奇伟的教授赞叹道:“沃克教授,难怪庞教授愿意投资您的项目,原来您竟然有了这么巧妙的解决方案。”
柯顿·沃克苦笑得摇了摇头,说道:“邱教授,您夸错人了,这个方案的设计者,可并不是我。当初我找到庞教授的时候,只是觉得石墨烯材料有一定的潜力可以应用于锂空气电池领域,但具体如何实现,我还是两眼一抹黑。这个方案,是庞学林教授提出来的,甚至之前的理论计算,也都是庞学林教授独立完成的,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庞学林教授的想法重复出来罢了。”
柯顿·沃克的话音落下,在座的众人不由得一个个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也就与庞学林接触时间最久的叶兴民,反应稍稍平淡一些。
这向来就是庞教授的常规操作啊。
一旁的何文彦惊叹道:“庞教授,你在锂空气电池领域还有研究?”
庞学林淡淡笑道:“关于锂空气电池,其实沃克教授不找我,我之前也已经有一些想法了,只是沃克教授找到我,说利用大尺寸的单层石墨烯作为正负极之间的半透膜,与我的想法不约而同,所以我才把沃克找过来的。研究嘛,倒是有一点,但都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之前研究数学猜想,不顺利或者没思路的时候,我就会看些杂七杂八的论文,之前我看过一篇锂空气电池的综述,觉得这种电池挺有搞头的。所以就把之前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集合起来,让大家见笑了。”
何文彦面色古怪地看着庞学林。
他和庞学林接触不多,对这位年轻天才的了解,仅限于旁人的夸赞以及新闻中的报道。
之前庞学林跨行搞碳纳米材料,不久前又弄出了人工智能ss,这些已经很惊人了。
没想到对方竟然在锂空气电池领域,也有如此深的造诣。
其他人脸上的表情也和何文彦差不多,与庞学林接触一周以来,他们均有种首次认识庞教授的感觉。
庞学林微笑道:“好了,接下来,我们说说第四个问题,如何提高氧气与锂金属的反应速度,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使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但是考虑到量产化以及未来的成本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相对廉价的金属催化剂。按照我之前的理论计算,我们可以考虑在金属簇状催化剂中选择,大家都知道,团簇的化学特征上表现出随团簇的原子或分子个数n的增大而产生奇偶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