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技术分析(2)(1/2)
液压复进机构本质上是利用火炮残余气体,推动液压缸,抵消后坐力,从而避免火炮后退,与自动化武器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弹簧复进则不需要如此复杂。
由于腋目人仍然大量使用黑火药,其残留有大量药渣,因此他们利用火药产生的气体,重新设计了吹气结构,在弹筒退出之前,将药渣吹入弹筒之内一同退出,同时炮闩前有药渣槽,零星的药渣进入其中。
发射数次后,打开紧固活门,排出药渣槽药渣,而后再度关闭。如此就实现了快速装填射击和无渣效果,但如此设计,就必须放弃液压复进机构,使用弹簧复进。
百里燕用卡尺量了一下,弹丸口径达到了153毫(约合138毫米),弹筒直径竟然达到了322毫(约合290毫米),由于黑火药的动能小,为了增加射程和威力,只能增加发射筒容量和弹丸战斗部药室容量。
即便如此,射程仍不比咸军95毫加农炮、重炮有有事,弹丸威力更是只有三分之一,
当然,用来对付广信城内的木质建筑那是绰绰有余了,对付钢筋混凝土,根本就是放屁一响,还不够挠痒的。
除此之外,更令人震惊的是船舱中发现了一批特殊炮弹,弹头标记有红色油漆,打开后发现白色粉末,百里燕大吃一惊,初步判断是硝铵,经过化验,也证实炮弹战斗部内装填的是硝铵炸药。
这批硝铵炮弹此前一直雪藏在船舱下,没有投入实战,也许投入了实战,数量少,而并未引起咸军足够的重视,被忽视了。
也或是因为腋目人的化工并不发达,所掌握的化学工艺路径有限【注】,尚没有获得大量工业化生产氨水制取硝酸铵的能力,因此价格昂贵,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
麟城化工一早具备氨水工业化制取能力【氨】,硝铵炸也是大量生产的炸药,但都建立在百里燕认知基础上的工业化生产,能使用最便利的化学工艺路径实现廉价生产
此外还有个问题,硝铵虽然是较为安全的炸药,但比tnt的安全性还差一些,其在常温下是安全可靠的,但在高温和强电流作用下会引发爆炸。
腋目人撞针使用钥元素与四氧化三铁合金撞击铜产生火花与强电流,尽管为了绝缘,腋目人在弹筒上刷了一层相对绝缘的漆。
但撞击底火的一刹那,依然有电流与弹壳接触,最终传导进硝铵炸药中,可能在弹丸没有出膛前先炸了。所以原本安全的硝铵炸药,在腋目人的技术条件下反而变得不安全。
但这个假设似乎也不太成立,百里燕更倾向于他们还没有获取氨水的工业化生产的化学路径。因为弹头炸药室内有也上了漆,还有两层蜡纸,显然是为了绝缘。
但不管怎样,硝铵炸药为代表的炸弹大量投入战场已经没有悬念,随着战争的推进,将会很快刺激腋目人想方设法改进化学工艺,获取氨水,制造更多而廉价的硝铵。
如果说硝铵炸药的出现,还只是化学上的突破,重机枪自动化的出现,无疑颠覆了百里燕的认知
此前他曾判断腋目人因为黑火药动能低,残留有药渣,所以需要弹筒更大更长的弹药,因此同时15.5毫口径的子弹更适合他们同类残杀,杀人更是绰绰有余。
因此这种15.5毫的弹药,尽管使用黑火药,有效射程却是直逼六百步,流弹能打到九百步开外,相当于同等口径高射机枪有效射程的一半。
弹筒做的如此之大,既是黑火药动能不足的技术制约,同时如果用在腋目人设计的自动化武器上,就成了气体动能来源。
由于15.5毫大口径黑火药枪弹动能制约,产生的火药气体并不足以使用榴弹炮吹气排渣结构。
因此他们在自己重机枪的设计上,增加了一只容量四公升左右的压缩空气瓶,利用15.5毫枪弹产生的火药气体,推动活塞杆开启或闭合压缩空气瓶双向气阀,气阀瞬间产生高压气体,吹走药渣,然后继续推动枪机结构工作。
每一根机枪管需要两个压缩气瓶,可持续射一百多发子弹,枪管为六根阳线膛线,铜片风冷式散热,使用五十发侧装卷簧弹鼓,通用15.5毫口径步枪弹。
使用时手动摇动一个转轮,通过人力摇动转轮,实现弹药的快速装填与抽颗退出,在现有的简陋技术条件下,基本实现了半自动、自动装填和持续火力输出。
通过进一步搜索,在船舱二层船舱发现了充气室和数以千计的压缩气瓶和配套维护的零件,使用多台双缸酒精内燃机压缩空气泵,连接金属管道,对气瓶充气,用双向气阀密闭气瓶,由于气瓶尾部面敌方,气瓶的底部做了加厚处里。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腋目并未开始利用石油,甚至连石油也没发现,否则不会使用酒精作为内燃机染料。
酒精所能提供能量和动力是汽油、柴油和煤油所不能比的,酒精的碳分子链太短,能量低,热值也就低,导致其输出的功率不大。
提高酒精内燃机输出功率唯一的办法,只有增加机体缸径尺寸,增加喷口喷量,以提高燃烧室的热动能产生的气体压缩比,正因为效率太低,酒精内燃机一直发展不起就。
故而几乎不可能发展出高效,大载重的交通工具,但用于气泵、水泵、油泵、发电还是绰绰有余的。
由于设计太过冗沉,这种15.5口径自动武器,即便是腋目人自己,也无法单兵携带和个人使用,需要固定座和相关后勤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