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冉魏霸业》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冉魏霸业 () >> 第0256章 石棺材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84450/

第0256章 石棺材(1/2)

登封有阳城,也正是由于处在嵩山之阳而得名。与阳城相比,禹州城的方位并非正好在嵩山之阳,且距嵩山远得多。由此可见,阳翟之阳也并非就是嵩阳的阳。

因此,要了解“阳翟”这一地名最初的本义,不妨先将二字拆开。

“阳”字,其本义指太阳;引伸意义,依地理方位而言,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至于“翟”字的本义,是指长尾的山雉。

推而广之,所有事物皆有其阴阳两面,故《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其明显的一面便称之阳,如上述之山南水北,受阳光之照,呈鲜明之状,故称为阳。再进一步引伸,事物之鲜明亮丽者,皆可以阳状之。

故《诗经》云“载玄载黄,我朱孔阳。”这其中的“阳”字便是鲜明亮丽之意。由此,初步可以断定,古人称此地为阳翟,是因为当时此地多有山雉,鲜明亮丽之故也。

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古人关于地名之称谓,最初多与当时当地的地理事物相关。

或以山名之,或以水名之,或以方位名之,或以物产名之。

如颍川郡,乃以颍水而得名;河南,乃以其方位在黄河之南而得名。河南古称豫州,乃以此地上古之时多有大象而得名;禹州古称栎邑,乃以其多栎林而得名……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各地之历史积淀日益深厚,于是以历史文化特征而命名的现象亦日渐增多。如登封以古代帝王屡次登上中岳嵩山,举行封禅大典而得名;许昌则以其曾为许国故地而得名。

禹州之地,属暖温带气候,温和宜人。其地形有山区、丘陵、平原,且各占三分之一。更有颍水穿境而过,颍水之大小支流遍布全境,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使禹州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尤以此地曾为夏禹之故都,有钧台古迹之遗存而着闻,故后来又改称钧州、禹州。纵观禹州地名之沿革,正是经历了由地理特征到历史特征这样一个漫长过程。

再回到前边的话题,禹州之称翟,乃因其当时山雉之多,鲜明亮丽之故也。据传说,正由于山雉的鲜明亮丽,远胜于其他鸟类,山雉也很为此而自豪,常常站在河边,翔舞于河面,将自己美丽的身影倒映在水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鸣得意。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秋浦歌》中,为了夸张地写出秋浦锦驼鸟之美丽,于是以山雉作为映衬写道“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正是由于山鸡的这种美丽,使华夏的上古先民由此而展开想象,创造出凤凰这一美丽的形象。

因为这种创造源于现实又而高于现实,所以凤凰的形体更大,尾巴更长,羽毛也更亮丽,但其形状与山雉极其相仿。

此地的原住民对山雉也司空见惯,并无新鲜之感。可是对于初来乍到的人而言,这亮丽而鲜明的山雉,给人们的新鲜感受太强烈了,无怪乎他们要称此地为“阳翟”。

这虽为揣测之辞,但从“阳翟”之字义,联系当时之史实背景,以及地名之沿革过程,则应该是如此也。

“为何?”荀稷似乎不明白石闵为什么更愿意确信第一种说法是真的,故而有此一问。

石闵笑着道“阳翟之名,还记载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一部抗击外来侵略的兴衰史!昔日齐桓公之称霸,尊王攘夷,尊王就不说,就说攘夷。春秋时戎狄入侵,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

“山戎攻打刑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

“若不是管仲,只怕今日之华夏,早已不复存在!”

“令达,你知道孤王为什么跟你说这些吗?”

“公有匡扶天下之心?”

“难道令达就没有济世救民之志吗?”

石闵与荀稷二人相视而笑。

“若是明公能给在下一个发挥的舞台,令达一定还明公一片朗朗乾坤!”

“好!”

……

斋戒沐浴之后,石闵便赶到禹王庙去拜祭。

禹王庙在禹山,传为大禹指挥治水时的营盘所在地,所以叫“禹山“。

山上有许多大禹遗迹,诸如禹王庙也叫拉王庙、禹王石椅、试剑石、老龙窝、拉庙坡、蛟龙骨、斧劈石、禹王阁、禹泉、娘娘泉等。山脚下有禹山坡村。

一套繁琐的礼仪走下来,石闵这种体质的人都有些吃不消,不过还是强打精神,推了步撵,自己步行下山去。

途经一石棺,石闵不由得有些好奇“这里怎么会有一口石棺?”

这时,博学多才的荀稷站了出来“回禀大王,这是棺材石,棺材石是大禹赐给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一口石棺,放置于禹山之脊,这口石棺经过千年的风雨已与山石合为一体。”

在一侧的崔皓也道“小老儿对此也略知一二。这具石棺,传说是大禹赏赐给伯益的‘寿木’。伯益是东夷部落首领。大禹治水时,伯益负责放火烧荒,劈山修路,勘察地形,立下了不世之功。大禹曾推荐伯益做他的继承人。”

“伯益誓死追随夏禹,临终遗言说:‘我虽东夷部落,灵魂已融入诸夏,死后学习夏禹,四海为家,尸体不再运回东夷!’因此,大禹特赐伯益石棺一口

状态提示: 第0256章 石棺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