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被针对了(2/3)
来个州,每一次科举,每个州都要出一个解元,十来个解试通过的举子,可以参加省吏部和尚书省举办的省试。各地的解元加起来就有二百八十多个,人一多,解元的身份就不值钱起来。不仅大宋的解元没用,大宋的举子身份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既不能当官,也不能免税,甚至连免除徭役都不行,以至于解元在大宋属于烂大街的普通货色。大宋的读书人,想要享受读书人的特权,在没有考中进士之前只有一条路可走。
进书院。
进官办的书院。
进官办的顶级书院。
当然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太学。可是太学太不好进,毕竟太学的上舍生,只要岁考成绩优异,能直接授官。这也是大宋做文官的另外一个途径。除此之外,只能是大宋最为出名的几个书院。应天府书院招生最多,石鼓书院、白鹿洞、岳麓、徂徕这些书院规模小很多,但只要进入这些书院,也能享受到朝廷的有待。比如说,每个月都能领钱和大米,这是大宋专门为寒门子弟准备一条上升途径。
不少名臣都是靠着书院的禄米,成就了人生的大逆袭,比如说:范仲淹就是如此。
这二百八十多个解元,至少九成会淹没在省试的浩浩荡荡的科举大军之中,成为失意的落第学子。
仁宗时期,甚至更早的真宗时期,北方举子参加省试殿试,除去太学生之外,出现过北方整体科举全军覆没的丢人战绩,导致朝堂上有过争论,是否南北分榜?
不过,寇准和范仲淹都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不能因为成绩不好,而剥夺北方学子的机会。学渣也是要自尊的。
导致,大宋的北方科举地方试,千奇百怪的考生都有,李逵至少不用担心自己郊游一般的准备会惹人耻笑。
反倒是李云,出门之前,一个劲的碎碎念:“高中,高中,高中!”
他自认为得到了范纯仁老爷子的提点,加上几日的功夫修改出了一篇自认为满意的文章,顿时信心大增。
不过,李云脸上的自信,很快被李逵无情挫败:“傻子!”
“二哥,范老伯是个有信用的好人!”
李云坚决拥护范纯仁的清誉,他可是将所有的希望都投注在了老头的信用上,真要是被骗,他内心根本就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他是个官,而且还是个做得很大的官,坚信官员说的话,说明你距离没救,已经是一步之遥了。”对于官员,李逵自始至终有着一种让人不解的提防。
“二哥,你怎么可以背后说长者的坏话?”李云誓死捍卫范老头的节操。
可是李逵却混不在意,嘲讽道:“你现在护着他,等入了考场,出了题目,你会骂他老而不死的贼子!”
“我们不一样。”李云固执的认为李逵是嫉妒,仰头出门,傲娇的踏上了去考场的路。
刘府距离考场很近,不到一刻,就转到了考场附近。
州学就是沂州解试考场的地点。
考生陆续的走进州学大门附近,不过人流如同冻上的猪油,被烧烫的刀子划开一样,在街上分开来。
原来考场附近站着两个凶神恶煞的莽汉,一个手里拿着紫金锤,一个手中一条大铁枪,如同门神一般不怒而威,目光直勾勾的盯着街道的尽头。别误解,他们也是沂州的士子,也是考生中的一员。只是特立独行的让人忍不住害怕。
蒙山书院出品,必出怪异,俩人正是解千和解万兄弟俩。
他们是沂州本地人,就读于沂州当地非著名书院,有武进士摇篮之称的蒙山书院。对于周围看向他们惊恐的目光,俩兄弟心态始终如一,心头默念:“弱鸡,一群弱鸡。”
对于学子们的议论,视而不见。
“听说朝廷今年开武举,蒙山书院的这些杀胚又被放出来了。”
“小心些说话,别让人听去了,惹一顿打。”
……
读书人之中,突然出现了几个武夫,这种情况下,学子鸡群一般的心思属性顿时被激发,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可这些话落在蒙氏兄弟的耳朵里,根本就不在乎。在他们看来,周围的这些家伙一个个都以为自己是读书种子,可读书科举,不能在省试、殿试之中脱颖而出,到头来也挣不来一个官身,有个毛用?
哪里像他们,只要武举发挥正常,就是朝廷命官的身份。
将来的成就更是不同,一个是只能靠着抄抄写写混日子的平民,一个是朝廷命官,高下立判。就沂州的解试,多少年没中文进士了,在他们看来,所有参加解试的士子都是来陪跑的倒霉蛋。脸上刺了明晃晃的两个大字——晦气。
至于文官武官?
至少先要当上官才有资格评论好坏吧?
俩兄弟之所以站在街头惹人瞩目,原因是他们在等人。
等他们武举路上最大的对手——李逵。
其他学子,解氏兄弟可以不屑一顾,但是打虎英雄李逵,他们说什么也不能忽视。毕竟李逵的传言有点不着边际,甚至以讹传讹之下,近乎神话。
什么徒手打死老虎,老虎怎么容易被打死,怎么可能成为世间祸害?
解氏兄弟认定李逵不过是个利用传言伪造出来的样子货,他们要拆穿李逵身上的所有伪装,好让大伙知道他们被骗了。
可惜,邀斗在读书人圈子里很不受待见,多半邀斗不成,还会被奚落。打架解氏兄弟拿手,但是骂街可不是他们的长项,读书人骂人,不带脏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