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1/2)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半,李承已经是十九岁了,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五个年头。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面,李承在嵩山上深居简出,一心修炼。
武功研发方面,李承没有再开发新的武功,而是一直对自己掌握的武功持续进行优化,优化目标主要有三点:威力更大,消耗更少,发动更快。
本来李承准备重新打造一把宝剑,但是考虑到自己对破碎虚空后遇到的情况不太了解,万一跟一些修仙里面的飞升一样,身上的外物带不走,加上现在已经退出江湖,不需要和人动手,所以李承权衡了一番,就没有再制造一把新的飞剑了。
功力等级方面,李承将自己的丹田内充满了真元,终于达到了先圆满的境界。
感受着丹田内满盈的真元,李承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悲哀的发现,即使达到了先圆满境界,也无法做到破碎虚空,也就是,在先境界之上,还有着更高的武道境界存在,而只有达到了那个境界,才能够做到破碎虚空。
“唉,我还是太想当然了,这就是所谓的见知障吧。”李承在心中感叹道,既然监察员给他展示过破碎虚空的景象,那么这一境界肯定是能够达到的。然而展示的景象只是告诉了李承,只要自身吸纳地元气的浓度超过了一个阀值,就能够破碎虚空。
然而这个阀值是多少,应该如何达到,却无法从那些景象中推演出来。
“我原本以为不可压缩的液态已经是浓度的极限了,看来并不是,接下来的武道之路该怎么走呢?”李承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毕竟李承当初所yy的《武学原理》,分为了三个阶段,其中达摩武学阶段只是推演出了凝气、后、先三个境界,后面的境界已然超出了李承的认知范围,所以推演不出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李承在发现自己达到先圆满后,不是没有想过将液态的真元,转化为固态的金丹。然而实验的结果却是惨不忍睹:凝固出的“金丹”雏形十分的,却是犹如杂质一般的在丹田内四处漂浮。
这个“金丹”不像里面写的那样,固定在丹田内,发展壮大,增进修为。真实的情况却是犹如河流中的细沙一般,会被真元裹挟,沿着功法运行线路进入经脉,而且李承有很强烈的预感,如果这颗“金丹”壮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经脉内结石一般的存在,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有害处。
吓得李承赶紧碾碎了这颗有害无益的“金丹”,仔细想想就明白了,自己的武功都依赖于真元的流动性,失去了流动性的固体,自然从有用的资源变成的不可用的垃圾。
接下来李承还试过开辟第二丹田,也就是在檀中穴中存储真元。
然而实验的结果也让李承十分失望:第二丹田内存储真元,只能提升真元的储量,却不能提升浓度。而且就如李承之前推断的那样,开辟的第二丹田增加了施展武功的复杂性,如果自己施展武功要达到单一丹田原来效果的话,所有武功的真元运行线路都得大改。总而言之,双丹田之法或者多个丹田之法,是缺点大于优点,同样也不是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我真傻,多个穴位储存真元,和古武在所有部位进行强化不是一样的吗?除了增加续航一个优点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好处啊。”李承摇头,在心中嘀咕着,“毕竟几十亿人口中,比我智商更高的人,想象力,悟性等等在我之上的人不知凡几,我所做的贡献可能不过是做了那个从0到1的那个人吧,而从1到100却是整个人类集群智慧的结晶。”
突然,一道灵光在李承的脑海中闪过,“对啊!集群智慧,我怎么没有想到?与其在这里一个人闭门造车,不如发动人类整体的力量,如今我达到先圆满,寿元足有数百年,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里面,我完全可以将这套新武体系传播出去,集合武林中的聪慧之人,群策群力,找出破碎虚空的方法。”
李承越想越是觉得这个思路可行,就拿自己所开发的所有武功为例。不论是第一门内功《太初经》还是后来的《降龙十八掌》等,哪个不是借用了这个世界中前人武者的智慧。对比后来得到的那些秘传武功,哪个不是精雕细琢,一些的真元应用技巧让李承这个现代人都觉得拍案叫绝。
就像很多历史穿越里面写的那样,古人并不愚蠢,只是他们的时代限制了他们智慧的施展。
而且李承将自己新武体系传播出去,与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冲突,即使有人先于自己想到了破碎虚空的方法,那么自己只需要参考他的方法,捡现成便宜就行了,自己的目标又不是打打杀杀,做什么武林霸主之类的。
再次想到那达摩祖师,估计他当初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最后他提出的武学理念才被称为达摩武学,而且还有了一个“下武功出少林”的法。
然而这件事如何操作,就得好好的琢磨琢磨了。毕竟自己之前玩了一把大的,如果贸然跑出去,扩散自己的新武体系,估计会被现有的那些大势力连皮带骨的全部吞掉,沦为那些顶级势力的秘传。
思来想去,李承决定还是先保持低调,偷偷的培养一些可靠的弟子,然后建立起一个足够大的实力来,再站到前台。
这个时代的地元气十分的浓郁,加上有李承这个领路人,只要弟子的资质不是太差,那么只需要两年的时间,就能够批量培养出一些先弟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