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袁绍脱身(2/3)
一郡太守。即便是袁绍不喜于免罪,但他也没有理由造反了呀。
伍琼说:“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倒不如封他做了一郡太守,借此来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董卓听了之后,觉得他们两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
于是就派人前往冀州,因袁绍的任县侯爵位,于是就任命袁绍为巨鹿郡太守。
就这样,刘正的二师兄袁绍,终于从京师洛阳城脱身了。
……
看着如鲠在喉的界桥城,袁绍召来许攸和田丰,商议对策。
袁绍问:“袁家在渤海郡的布置,有多少人呀?”
许攸说:“主公,从讨伐黄巾军结束开始,袁家就在渤海郡布局了。”
许攸拿出一本册子,上面记录了,袁家近五年的资源调度。
袁绍看过之后,对许攸说:“子远,把人都撤回来吧!”
袁绍命令:
以界桥城为界限,界桥之东,袁家不留一兵一卒。
田丰不解,于是就问袁绍:“主公,渤海郡沟通四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田丰的言外之意,渤海郡,东北可攻幽州,东南俯视青州;西北气吞冀州,西南而走,可定兖州。
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袁绍叹了一口气说:“元皓,你不了解七郎!”
渤海郡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也得看跟谁争呢?
兴汉军讨伐黄巾军,驱逐鲜卑人,几次三番,震慑辽东属国的乌桓人。
用人头堆出来的威名,谁敢小觑呀?
袁绍不敢想象——把两万精锐,放到刘正的嘴边,他有什么理由,不一口吞掉呢?
田丰问:“主公,那这天下,咱们还争吗?”
袁绍说:“元皓,咱们才刚起步,与兴汉军硬碰硬,高兴的可是董卓军。”
袁绍军,不能主动挑起纷争。
更何况界桥城,固若金汤,被界桥校尉郝昭,经营成了,兴汉军定鼎冀州的桥头堡。
五年了,袁家多次尝试着侵扰,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强行攻占界桥城,必定令袁家元气大伤。
兴汉军主力,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袁绍命令颜良,快马传讯高干,袁绍军撤出渤海郡,西进常山郡,抢占壶口关。
田丰欲言又止,想了又想,纠结了半个时辰,最后还是放弃了。
卢门师兄弟之间的约定,可以当成一个笑话。
然而兴汉军的战斗力,却没有办法故意的忽略了。
许攸说:“元皓先生,主公也是没有办法。”
袁绍军起步太晚了,兴汉军步骑皆精,若是强行为敌,败了万事皆休,侥幸胜了,也会元气大伤。
兴汉军五大山城,拥民五百万,大多都是流民精壮。
老弱病残,是没有能力,长途跋涉,逃难到兴汉军控制区域的。
刘正靠着上天,筛选流民,最终得到的,都是精华。
据袁家商旅细作,传出来的消息,兴汉军控制的青壮人口,超过了两百万。
更恐怖的是——全民皆兵,兵农合一。
屯垦团制度,军事化管理,结果就是——拿起刀枪能战斗,放下武器会种田。
田丰听了许攸的话之后,总算是明白了,袁绍的无可奈何。
田丰问:“子远,就没有办法,分化兴汉军内部吗?”
许攸回答说:“有!”
然而代价太高,袁家曾经尝试着,出钱百万贯,收买商家为袁绍军,刺探兴汉军的情报。
令许攸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商家不仅免费提供消息,还反过来给袁绍军的使者,两百万贯,让他提供袁绍军的动向。
使者不解,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商家坦言:跟着兴汉军,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帮助兴汉军,按照军规计算军功。
最主要的是,要是遇到了紧急情况,还可以凭借着拥军令牌,请兴汉军驻军帮忙。
大家当然都愿意,帮助自己人做事了。
许攸问:“元皓先生,你听出什么言外之意了吗?”
田丰说:“子远,商人只是最卑贱的一群人,不值得一提的。”
在田丰的眼里,商人都是下九流,连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许攸说:“商人把兴汉军当自己人,你不觉得可怕吗?”
田丰问:“有什么好怕的呢?”
许攸无语了,书呆子田丰,真是太要命了。
随后,他又对田丰讲起了,兴汉军与袁绍军,在薄落亭驻军时期的故事。
两军分别进驻两个村子,不过短短的几天。
袁绍军离开的时候,村民都拍手称快。
兴汉军离开的时候,小孩们依依不舍。
田丰总算是听明白了,兴汉军可以迅速的,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
这样的能力,确实恐怖至极。
开导完田丰之后,许攸就向袁绍汇报了相关情况。
袁绍得知,田丰想通了之后,就不再纠结这些小节,而是专心致志的发展巨鹿郡,并且把任县,建设成了,袁绍军的大本营。
……
建安元年十月,刘正在梅园之中,与甄宓讨论——甄宓与郭颖同时落水,刘正先救谁呢?
刘正敷衍了事,直接说自己不会游泳。
甄宓不满意,不停的折腾刘正的耳朵。
郭颖眼珠子一转,竟然装起了可怜。
贾诩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情报。
刘正让郭颖坐好,不要捣乱,随后就问贾诩:“文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