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陈留矫诏(1/3)
建安二年一月,曹操在陈留郡立旗招兵,首倡大义,矫诏天下。
曹操等陈留义士,谨以大义布告天下:
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今奉天下道义,书此奇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汉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刘正看着手中的檄文,心中就有了定计,苦苦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建安二年二月初二,刘正于中山城中心广场阅兵,并且誓师出征。
鲁肃以兴汉军首席执政官,总揽九郡政事。
兴汉楼前的广场上,大军鱼贯而入。
刘正站在观礼台上,左右分别是郭嘉和贾诩。
身后站着陈到,典韦,赵云,黄忠,马超,廖化和龚都。
董奉和王越,都没有出现在观礼台上。
刘正命人抬出兴汉军的大旗,由陈到的红衣卫,派出一个营,作为护旗营。
紧接着的,又请出了另一面大旗。
在第二面大旗上,写着“讨董”两个大字。
同样也出动一个营,作为护旗营。
两个护旗营,走在阅兵式的最前方。
所有的人都高喊着:“兴汉!讨董!”
廖化龚都的特战营,一身迷彩衣,脸上也是花花绿绿的,身上散发出冰冷的气息,恍若鬼神。
特战营没有喊口号,只是握紧了手中的一尺短刃。
在两个护旗营,身后的中间位置上,站成了一个小方队。
紧接着,三千红衣卫,在各自营长的带领之下,站在了预定的位置上。
三千黑衣卫,黑甲罩面,马蹄声重。
三千神弓军:一千强弩,两千张硬弓。
三千白马军,银枪白马,就是三千个赵云。
一千学生军,穿着制式军装,骑着高头大马。
董奉的一千医务兵,照样整队入场,白衣白帽,与冰天雪地,融为了一体。
讨董支队,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训练,配合得天衣无缝。
刘正看着,一万六千多名,兴汉军战士,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一万骑兵,六千多名步兵,就是讨董支队的人员构成。
刘正说:“兴汉军的弟兄们!”
大家在幽州,吃香的喝辣的,每天按时训练,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然而在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外的土地上,汉室百姓正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更有大奸贼董卓,和他的董卓军,祸害百姓,无恶不作。
典军校尉,魏武乡侯曹操,陈留立旗聚兵。
我等作为兴汉军的主力,响应义举,当仁不让。
为了汉室百姓,不灭董卓,誓不罢休!
命令:
各部按照计划,依次出发,参与陈留会盟。
建安二年三月。
刘正带着兴汉军,进驻燕县,得知三师兄曹操,屯兵封丘,负责接待各路诸侯。
二师兄袁绍,屯兵酸枣,正在布置会盟营地。
大师兄陶谦,屯兵小黄,一万陶谦军,全是丹阳精兵,大将曹豹,谋士陈登。
安城令刘备,带着一千刘备军,马弓手关羽,步弓手张飞,还有谋士简雍。
刘备驻军浚仪城外。
四师兄袁术,屯兵开封,转运粮草。
……
说到讨董会盟故事,就得说起北军校尉,长沙太守孙策。
由于他们,在西凉平叛的过程中,损兵折将。
返回长沙的时候,已经是元气大伤了。
周瑜绞尽脑汁,奈何出产不足,所以省吃俭用,才凑出了五千孙策军。
当孙策接到曹操的檄文之后,就找周瑜前来商议。
孙策问:“公瑾,曹操在陈留郡聚兵,发出矫诏,邀大家讨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周瑜说:“伯符志在天下,这诸侯讨董是大义所在,必须要去参加。”
孙策借机甩锅,让周瑜想办法筹粮。
周瑜心里很清楚,长沙地方,户不足三万,民不足十万。
即便是掘地三尺,也满足不了大军所需。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周瑜冥思苦想了三天,终于想到了办法——找荆州刺史王睿,借粮。
孙策留下程谱看家,带着周瑜和黄盖、韩当二将,以及五千孙策军和数日的军粮,北上襄阳。
王睿见孙策入襄阳,忙迎接进城,双方在襄阳刺史府坐定之后,周瑜抛砖引玉,说出了借粮的意图。
周瑜还反复的强调,这是为了天下大义,还请王睿,务必要支持孙策军。
王睿也接到了,曹操的檄文,正愁无将可用。
见到孙策军缺粮,于是就顾左右而言他,暗示孙策,向刺史府效忠。
孙策习惯了说一不二,怎么可能投奔王睿,于是就虚以委蛇。
借粮可以,投靠免谈。
王睿见孙策,没有投靠之意,他的热情就冷了。
王睿推脱说:“孙太守,本刺史也是有心无力。”
正在这个时候,刘表派来催粮的信使到了。
王睿忙写下了,拨粮的手令,安排人替刘表送粮。
黄盖见王睿,有粮不借,以为他是故意的怠慢孙策军。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手中的铁鞭一砸,王睿头破血流。
周瑜忙唤人救治,只可惜黄盖用力过猛,王睿死于非命。
得,孙策讨董,尚未成行,先枉杀上官的恶名,是跑不掉了。
孙策见事态严重,忙命令亲卫,将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