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1/1)
“再给我讲讲光城吧。。”
六月,潇家村第一批枸杞晾晒完毕,月庄却在剪枝,打农药,培肥,除草。
七月初,潇正华让人带来消息,东西已经用筐装好。
只需用马匹托运,便能一次性带至县城装箱。
而潇晓晓这边,早就将提前订货的客户一笔笔发出去,发过货的用朱砂红笔勾了。
然而现在安国,这几百斤枸杞也就是临水县,也算安国的枸杞产地了。
几百斤是绝对满足不了一个国家的消费。
所以,每次一出来,货就被一扫而光借了。
倒手四百两银子。
出去人工,其他的费用,分潇正华一百多两,潇晓晓得了两百多。
这笔钱,解了潇晓晓银钱上的饥荒。
然而,潇晓一,潇当儿入夏的两身衣裳,然后发钗,首饰。
便已经花去了不少。。
潇晓晓让梁小六去买奴婢的事儿。
梁小六带了好几家,潇晓晓这次是买人,并不是雇佣长工。
所以必须看看生生的斟酌选看。
她买人,主要还是为着田庄的事儿。
田庄每年聘用那么些人,不可能没人管理。
她要忠仆,死钟于她,安国对奴隶的保护并不强,潇晓晓一向奉行实利实惠。
对奴婢,奴才,不讲人情,根据个人所做的事儿,赏罚分明。
纪律也严明。
梁小六带进来的这些人,有赌钱买妻女,有吃酒闲懒养活不了自己,便卖身入府,得个十两银,还可以每月混点利钱。
这些人,潇晓晓都没买进。
买了一家隔壁郡县的因为水灾房屋被冲垮,带着一家来临水县投亲结果被亲戚家闭门,无处可去的一家人。
三个人,男主人,女主人,还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儿。
潇晓晓买下这家人,是因为一家三口都看着是本本分分的人。
男的四十多岁,虽然看着已经中年,头顶白霜,却身材高大,精神也还行。
举止间也带一点儒雅之气。
后来潇晓晓才知道,原来是读过一些书的,但连院试也没考。
潇晓晓让梁小六请人再教他识的一些字,以后就在田庄上帮自己打理田庄,记账。
潇晓晓让他们夫妻一处,住到田庄上去。
帮自己看田。
还有一女,名叫白霜的。
潇晓晓不喜欢这么素的名字,就赐了名,‘枫叶’
比较好唤出口。
让她在府中跟着自己,同厨娘一起做些打理府内事情。
*
潇晓晓准备好了行囊,出发去光城。
七月初本就要上路。
但因潇晓一生辰在七月下旬,今年生日与往年不一般,按照安国喜欢用虚岁来算年龄,那么潇晓一恰好十五岁,是安国女儿的及笄之年。
及笄之年行及笄之礼,成人礼。
据说这日女儿的头发由家中女性长辈来梳,年长,辈分高的老人愈好,显得重视。
潇晓一如今出落的更是亭亭玉立,一等一的美人。
家中没有年长长辈。
潇晓晓想到的便是厨娘张氏,张氏家中也有女儿的,潇晓晓这样一讲,张氏立刻就应允。
张氏笑道“这及笄的规矩礼节我比东家懂”
“东家虽然各方面都好,但却是大姑娘,这些啊,我魏大娘懂得很。”
潇晓一十七生日,潇晓晓一早准备好衣物,干粮。
银钱,路上备用的东西。
她穿了男子便服,这一路,有水路,有陆路,潇晓晓孤身前往。
她怕人多碍事儿,她这次去,只是探路,了解市场。
然而这一走,便走了两个月。
府中事情都交由梁小六打理。
虽然潇晓晓对梁小六不甚信任,但,那些帐一笔笔,该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潇晓晓心里是有谱的。
她相信梁小六不敢乱来。
然而,背着行囊,沿途游历,从临水县上通州,出南安道,这段路,潇晓晓徒步,时而搭别人便车,也走了小半个月。
出南安道,至折西道,经过一道道城门,经历那些官兵们一次次排查,折西道折西刺史很出名了,听说是当今皇后的侄儿。
然则,潇晓晓也觉得,这侄儿肯定也不受宠,否则怎的不留在京城,跑来这荒凉地方。
经过折西的遂城,潇晓晓见识了一次真正的抛绣球。
这天恰好八月中秋,潇晓晓买了几个炊饼,揣在怀里,边走边吃着。
看见一家府上阁楼,站着的女子,女子头顶着红盖头,穿着大红嫁衣,啧啧,潇晓晓第一次见安国的嫁衣,灿烂如霞,瑰丽绚烂。
脸却漏在外,净白面庞上唇角始终擒着一抹温柔笑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