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两路夹击吴郡(1/2)
张昀回到淮南王府后,首先前往察看塑料生产情况。
生产塑料的原料使用的是天然树脂,采集树脂难度较大,获得的数量非常有限,所以严重制约了塑料的产量。
张昀查看电线,发现电线粗细并不均匀,立即要求有关人员重新做拉丝工作。张昀清楚,电线粗细不均,会因为细窄处电阻过大,通电后产生过量的热,把包裹塑料皮烧坏。
发电机很容易做,只要有合格铜线绕线圈,通过外力使之旋转,利用磁力线切割原理,就能产生电流。在现代,张昀估计只要是高中生,都能动手制作。
张昀看了几只发电机,发现线圈绕得全都不够好,立即要求有关人员把它们全都拆了,跟他们说,等有了合格铜线后,他亲自绕线圈。
张昀查看了这些作坊后,心中有了底,他放心了。
第二天,张昀查看蒸汽机。
命令有关人员点火启动。
蒸汽机原理极为简单,用炉子生火,把锅炉中水煮沸,利用沸水产生的压力,推动机械运动,使用到曲轮凸轮轴承等机械。
一般人以为蒸汽机就算研制成功了,但在张昀眼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仍然有很多。
首先为了安全,减压阀必须绝对可靠,锅炉内水压超过一定程度,必须能够自动释放。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不能释放水压,有可能会引起爆炸。
钢铁相互咬合高速运动,必须用机油润滑,以减少磨损,暂时只能用猪油替代机油。还必须考虑散热问题,机械运动必然会产生热量,长期运行热量必然会很高,采用水冷却方式是有效解决散热问题的办法。
很多细节问题研制人员没有能力予以关注,但张昀来自现代,他拥有着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研制人员不关注,张昀却会予以高度关注。他可不想让自己的产品,存在胎里毛病。
张昀学工科出身,在现代创办轴承厂时,曾经和工人一起亲自动手做了接近有一年时间。参与研制蒸汽机,虽然脏累苦,但他毫不在意。
张昀很想让工业革命的曙光能够在大汉首先闪耀,让大汉在东汉末就成长为世界工业强国。
因为目标远大,所以动力也强劲。
张昀回到淮南王府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象是骠骑将军,也不象封国国王,倒象是科技工作者,是首席高级工程师。
张昀的身份地位如此高贵,他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自然会激发起所有搞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寿春搞科研的氛围由此更加浓厚,搞科研工作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重视科研的人仍然太少,大量读书人把当官当成最高追求,把经学和吟诗作赋当成炫耀资本。
有很多地区,仍然把商人当成下等人。
张昀播洒下的科技种子,只在张昀的控制范围生根发芽,一旦离开徐州和淮南,就不再有几个人还在搞科技。
由于战乱,加上气候变化,张昀控制区以外地区粮食减产严重,旱灾蝗灾和温疫流行,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活下去是其追高目标,怎么可能有余力搞科研?
即使是袁绍和刘表、曹操这样的人,虽然全都满腹经纶,是作赋高手,想叫他们关注科技简直是痴人说梦。
张昀对科研形势清楚得很,在微山湖时就有深切体会。张昀知道只能一步步来,一旦蒸汽机制造成功,不仅可以制造蒸汽动力战船,还可以制造蒸汽动力脱粒机、碾米机等,当这些科技产品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后,其先进性自然会对人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机械设备设施的研制中去。
张昀很想制造白炽灯,让王府首先使用上电灯。一旦有了电,一些简单电器就能使用。
电线电灯一旦能够大量制造,张昀就准备利用水力进行发电。v更新最快/
张昀想干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好想拥有分身法,把一天分成十天使用。
江东,陈登率领在一万步骑从秣陵南下,桥蕤率领一万步骑从宛陵南下,两路大军正按计划向吴郡推进。陈应率领水师船队走大江,直逼丹徒,配合陈登出兵。
冬季是江东出兵的最好时机,沼泽相对干燥,步骑行进相对容易。
假如在夏季,东汉末的苏南地区到处是沼泽,杂草丛生,蛇虫出没,从秣陵南下,困难重重,还不如走宛陵方向南下来得方便。
不过从秣陵到丹徒路相对而言还算好走,陈登率领的一万步骑很快就到达了丹徒城下。陈应率领战船在江面做策应工作。
孙权安排太史慈率领五千精兵守丹徒。
太史慈是名将,身高马大,臂力惊人,极善骑射。
太史慈的压力极大,丹徒孤悬在外,离最近的毗陵都接近有两百里路,离吴郡就更远了。他没有后援,只能孤军抵抗。
太史兹命令韩当率所部两千步兵五十骑兵,前出阻击陈登大军,自己亲率三千步骑守丹徒。太史慈动员百姓从山上搬来大量石头堆在城墙上,当陈登大军前来攻城时,妄图用石头砸陈登的官兵。
建造丹徒县城的目的是防御山越的进攻,山越从来都没有攻打过丹徒,现在正好用于防御陈登大军的进攻。
太史慈清楚,他没有退路,丹徒一旦失守,陈登大军就会长驱直入,过毗陵,直扑吴郡。毗陵是现代常州所在地,建有城,但和丹徒一样的小,防御能力很有限。无锡还没有建县,孙权的队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