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朕心甚悦(1/2)
王烁粗略的计划了一下驿站送信的速度,从酒泉到京城三千多里,最顺利也要六天左右送到皇帝手中。如果皇帝马上给出回复,往返大约十二天。
也就是说,大约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东窗事发!
这种事情,显然会触动老王的底线。王烁现在根本掐不准,到时老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往最坏处想,他会不会真的要,大义灭亲?!
所以,王烁必须赶在怒火中烧的老王爆发之前,先搬好救兵。
这个救兵除了杨夫人,再没有别人了!
同时还有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确定,首阳山那边的炸药,究竟准备得怎么样了?
时间紧,任务重,王烁不作停留立刻带兵离开了新泉守捉。安菲娜姬那边,他让安国臣捎了几句话过去,现在只能这样了。毕竟大事临头,顾不得许多儿女情长。
回程可就没有来时那么紧张了,众人都不急着赶路,但驾不住王烁一个劲的催促,因此行军速度也算挺快。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他们一行人就赶了一半的路抵达了武威郡境内。
这里此前也叫凉州,王忠嗣现在应该就在这里,检阅李光弼麾下的赤水军。
王烁感觉,这里比酒泉郡还要繁华和热闹许多,人口也密集不少。稍加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武威郡一直都是整个河陇最大也最繁华的城市,现在还是河西节度的“首府”。
王忠嗣除了河西陇右节度使和西平郡守这些官职,还“兼判武威郡事”,等于就是武威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真要算起来,威武郡才是王忠嗣真正的大本营。但他却带着家人,一起住到了西平郡那个艰苦穷酸的边境小郡。
用意,当然是要“誓与边境共存亡”。
王烁都有点,对这个老王无力吐槽了。
于国,国之大幸;于家,倒霉摧的!
众人都想到“大城市”里面去潇洒一下,于是提议要不要进城,拜见大帅?
有那么一点“做贼心虚”的王烁,现在避他都来不及,哪里还会主动撞到他面前去?
再说了,时间紧迫!
“大帅严令,不可耽搁!我们不作停留,速回西平!”
不久后众人回到了西平郡,王烁叫李晟带兵先回,把战况向节度幕府做一个汇报。郭二负责,替自己回家报平安。
他自己却是带着荔非守瑜,片刻不停的拍马去了渭源县。
当王烁登上首阳山站在玄清观的大门口时,书信,也刚好抵达了京城。
用“物华天宝、万国来朝”形容天宝六年的大唐帝国,再也合适不过。
皇帝李隆基励精图治三十年,带领大唐迎来了举世公认、前所未有的盛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
现在。年已六旬的大唐皇帝,正在认真的享受他拼搏一生的劳动成果,和他心爱的女人一起。
——“朕得杨贵妃,得如至宝也!”
当高力士拆开了信封把王烁的那封信,双手奉送到李隆基手上的时候,他的“至宝”杨玉环,正在他身边翩翩起舞。
李隆基一边看着明眸善睐翩若惊鸿的杨玉环,一边面带微笑的摊开了信来,读。
“好!!”
大唐皇帝的这一声自带威严的惊喜大喝,惊得杨玉环的舞步都有些凌乱了。
“陛下,何等喜事?”杨玉环挥一挥手止住了音乐,自己也好奇的凑了过来。
“哈哈!”李隆基顺手就将信件递给了他心爱的女人,畅快无比的大笑,“忠嗣真不愧是朕之爱儿,国之良将!”
杨玉环看了看信,说道:“陛下,这王烁是谁呀,臣妾为何从未听说过?”
李隆基笑道:“休说是你,连朕都没见过他。”
杨玉环巧笑倩兮,“陛下连自己的孙儿,都不认识吗?”
李隆基呵呵直笑,“朕自己就有五十多个子女,这些子女当中,光是荣王一人就又有五十多位子嗣。你觉得朕,能把那些孙儿们全都给记住吗?”
“那这个王烁是谁吗?”杨玉环好奇的问道,“为何王忠嗣会特意举荐他自己的这个儿子担纲主将,去攻取石堡城?难道他比王忠嗣本人,还要更有本事吗?”
“这个嘛……”李隆基眨了眨眼睛,显然自己是搞不清楚了,于是转头看向高力士,“力士,你来说一说?”
身为皇帝李隆基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不仅忠心还特别能干,博闻强识更是他安身立命的一项本钱。朝野内外大小事,他几乎无所不知。
高力士闻言上前,恭谨拜道:“陛下,娘娘,这个王烁是王忠嗣的嫡次子,应该是出生在外,从来没有来过京城。臣仿佛记得听人说过,他从小就练武,十五岁就离家从军于河西,在战场之上纵横无敌有如其父,人称河西小霸王。”
“河西小霸王?”李隆基呵呵直笑,“看来忠嗣是希望他这个次子,继承他的衣钵啊!”
高力士和杨贵妃能够得在皇帝身边得到如此的信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特别善于“揣摩圣意”。
眼下,皇帝明显是“朕心甚悦”。
听闻皇帝此语,杨贵妃连忙顺着他的意思,说道:“陛下,既然你的义子有心将他的儿子,培养成新一代的大唐良将,陛下是不是应该示以圣恩,成全他这一番忠孝之心呢?”
李隆基笑了,“既是忠孝之心,朕当然要成全他了。”
“陛下圣明。”高力士说道,“王家,累世将门。前有王海宾力战勋国,现有王忠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