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另有隐忧上(1/2)
大唐贞元元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在平定李怀光叛乱中的几位武将,结束了lùn_gōng行赏。
功劳最大的北平郡王马燧,受封光禄大夫、侍中,一子得了正五品官。和当初给李晟的荣光一样,德宗皇帝还亲赐两篇铭文,只是没有做成大碑竖在京城外,而是教马燧带回了帝国的北都太原,刻在他自己的军府中。
刚过天命之年的浑,如朝堂上下猜测的那样,由于接连在朱之乱和李怀光之叛中表现出对圣主赤胆忠心,加上老朔方的资历,直接接管了李怀光在河中的所有朔方军余部。
冬末,这位检校司空浑大将军,陪同天子在京郊祭天后,北上出镇河中。自此,当年雄踞帝国西北部的朔方铁军,被分为宁、河中两支,各自屯驻,由韩游、韩钦绪父子领宁军,由浑领河中军。
灵盐节度使杜希全,也顶着一脑袋诸如太子少师、检校尚书左仆射之类辉光四溢的头衔,回到了灵武城。
同时,他为那支群龙无首的胡儿神策军带来了圣主的诏令:回长安,领赏,过年。
默沙龙和何文哲两位副将接了旨意后,喜忧判然。
灵州留后李起在此前的守城战中,对勇敢而不失沉稳的何文哲,颇有好感,此刻见何文哲紧锁眉头的愁容,不由更敬佩他对主将的忠诚。
众人散去后,李起主动向杜希全问道:“杜公,皇甫珩到底是神策军制将,不知圣主……”
杜希全瞥了部下一眼,轻哼一声道:“他自己蠢,怨谁?难道老夫我的边军刚经历了河中恶战,连个年都不好好过,就扑到鸣沙去和蕃子拼命,只为了把他皇甫大夫捞出来?”
李起低头喏喏。
杜希全眼珠一转,又道:“那个和大长公主有染的贬官,盐州司马李升,出使吐蕃后,传报回长安,圣主也已知晓。蕃子既然仍存了讨要安西北庭的念想,手里扣着大唐的将军,哪里舍得一时就弄死了。蕃子趁我不在,打灵武城时,你守得辛苦,想来和那神策军的几个副将也存下了几成过命的交情。方才我瞧着那个姓何的,又急,又不敢问,是个老实的胡将,听说他祖上还曾在我灵州地界住过,你去与他喝顿酒,透三成圣主的意思给他,宽宽他的心。”
李起忙道:“下官领命。”
几日后,神策军拔师离开灵盐。
将卒们在朔风中疾行南下,回到京城,朱雀大街西边的胡人聚居区中,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些家庭,不论是当年西域诸国的王公使者后代,还是在西市将买卖做得风生水起的商胡后代,仿佛第一次感受到,大唐边患的起起落落,与自身的命运联系得那样紧密。
何文哲向兵部报了死难士卒的名册,又一一将朝廷的讣告和抚恤送到各家各户后,方来到街东的长兴坊,硬着头皮敲开皇甫宅的大门。
珩母王氏免不了又痛哭一场,又絮叨些儿子本是万军中取敌酋首级的骁将、奈何却带了支新军的话。
何文哲坐在下首听着,那张脸憋得通红,并且都快低到膝盖上去了。
他是真的觉得愧疚难当。若不是不信任默沙龙,唯恐默沙龙回京后非议皇甫珩,或者怠于与兵部接洽阵亡士卒的相关事宜,何文哲甚至就想留在灵武城或者盐州。那样的话,他至少可以从那些消息灵通的往来商队中,不时打听到皇甫大夫的消息。
何文哲方才骑着马一路从街西走到街东,看到长安城内不管高门还是小户,不管达官还是寒庶,皆是团员过年喜意盈盈,而入得皇甫宅来,瞧着这一门老幼妇孺、唯独失了男主人的哀戚情形,何文哲如坐针毡。
若昭去岁与丈夫这位副将打过几次交道,直觉他是个可靠之人。
哄走了哭哭啼啼的王氏,若昭和缓了口吻,向何文哲问起皇甫珩身陷虏营前前后后的一些细节。
“李升?可是以太子詹事坐事被贬盐州司马的?”
“正是。大夫春末夏初领军驻守五原后,李司马常来看神策军练兵,有时候还陪着盐州刺史杜光彦来大夫帐下喝酒。”
若昭沉吟片刻,向何文哲道:“何将军,我家阿郎是自灵武城南下偷袭鸣沙,这位盐州李司马却这般着急地去出使探问究竟,何将军觉得奇怪否?”
何文哲一愣,喃喃道:“想来,是李司马敬佩大夫骁勇,因而等不得朝廷派使要人,便去蕃营理论,对了,李司马说他在长安时与崔公(崔汉衡)曾有交,熟悉唐蕃出使之事……”
“哦,原来如此。”
若昭嘴上淡淡应了一句,心中已明白,何文哲必也未看出什么异样来,多问无用。
送走何文哲,若昭独自坐在堂上,看着盆中轻微作响的炭火。
妹妹明宪虽在与普王有关的大部分事上,不与姐姐多言,但仿佛为了打消若昭对于普王李谊的成见,明宪曾告诉过若昭,普王是多么有君子之风,对太子之位亦是并无觊觎之心。一个明证便是,延光蓄养一众朝官的秽行东窗事发后,普王在御前,苦劝天子从轻发落延光公主与李升。
若昭起身,移步到炭盆边,伸出双手烤着火。
她翻过手掌,看着渐渐显出血暖之色的掌中,那些错综复杂的纹路。
许久之后,她轻唤道:“桃叶。”
“夫人,奴婢在。”
“你明日,去李公泌府上瞧瞧,李夫人可从畿县回京了。若是,便拜个帖子,正月里,我带了儿,去拜访李公与李夫人。”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