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放异彩9(1/3)
君临望了一回碧蓝的天,掂量良久,觉得自己着实应该摆脱坏蛋这个外号,便肃然道:“其实我不是坏蛋,我很好,虽然不是很善良,很深明大义,但我自觉得自己不算很坏,委实算不得什么十恶不赦的坏蛋。瞧在我刚才从马车下救了你的份上,你下次可别叫我坏蛋了。”
小郡主似乎是被刚才吓着了,又嗷嗷大哭。
萧泽也过来,可这小郡主一见着萧泽那不苟言笑的脸,吓得哭的更厉害了。
君临看着萧泽吃瘪,暗自窃笑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一双修长的手轻轻抚上了新安郡主扎着的毛茸茸的两个小角。
小郡主睁大眼抬起头。
一个男子蹲在了她的面前。
只是依旧那么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小脑袋瓜子,对她笑。
君临疑惑地扭过头去,只见一位身穿紫色衣袍的翩翩公子正从马车里下来,英姿飒爽的站在落梅乱舞的青石板路上持扇而笑。
细长的双眼弯弯的,眼中流淌着柔和的波纹。
清俊的眉宇间透出淡淡的光。
明明是喧哗热闹的街道,却在他到来的一瞬间变得宁静而祥和。
只是这个持扇是怎么回事?!
没记错的话,这是冬天吧?!
季节我没搞反吧!!冬天居然有人用扇子?!
君临腹诽道。
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只是一直轻抚着小姑娘的头。
小姑娘不再哭了,只是傻掉似的看着他。
这个人君临其实是认识的,王兰之。
琅琊王氏小公子,身份成谜,却被琅琊王氏家主王家老爷子当成接班人培养。
在这个士族如林的时代,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所以,这这个时代,要想当官,你努力学习是不行的,你寒窗苦读还是不行的,你闻鸡起舞努力练武依旧是不行的,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科举制度,那么你想当官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出生在士族里面就好。出生在顶级士族更好,要是出生在琅琊王氏或者是陈郡谢氏,你刚出生,只要不作死荣华富贵那就是妥妥的,极少有傻-逼出生在这种士族还自己作死的,比如君临她师尊。
最顶级的士族,莫过于琅琊王氏,琅琊王氏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时代的格局。
稍微比琅琊王氏弱一点但也是顶级的士族那便是陈郡谢氏。
有名的世族有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也就是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几大世家,依次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再往后,便是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比如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魏晋世族庄园经济。品官占田荫客制为士族制度提供经济保障;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这个庶族指的还不是咱们平头百姓,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士族他们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用师尊的话说,那就是爱装逼,没事吃饱了撑的玩个曲觞流水啦,聚众吃个五石散,拉拉家常啦,吹吹箫弹弹琴,吹吹牛写写诗啊,还搞什么近亲成亲,这种士族制度鼎盛个几百年肯定之后就内部腐朽衰败!但目前不能惹。
君临有时候感慨师尊当年要是不作死担任这琅琊王氏的家主,她不就发达了么?但转念一想,师尊要是跑回琅琊王氏向他老爹王家老爷子哭哭认个错回去当家主,他还会收什么徒弟啊,他都吃香的喝辣的了,找罪受不是么……
她师尊不收徒,那她依旧在前凉当她的佳定小公主,那不也是发达么……
皇氏就是萧泽他们家为取得世家大地主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
东晋政权是萧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次等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王谢就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桓就是桓温所在的家族,庾氏则是萧泽母后明穆皇后以及都亭侯小侯爷庾献所在的家族。
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这一时期,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为维护这种制度,这个时代,士族非常重视编撰家谱,讲究士族世系源流,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于是谱学勃兴,谱学专著成为吏部选官、维持士族特权地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