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鏖战宽城(16)(1/2)
疙瘩怀疑地看看李铁如,扭头再看看棋盘,终于看见了那步“枷吃”。
枷吃在围棋术语中又名“方吃“,二者皆喻其手法可有效地于方阵之中围困住对方的棋子,使其无法逃脱。
有趣之处是,在“征吃“手段不能奏效时,“枷吃“的手段往往会马到成功。
这也是下围棋中最初级的吃子手筋之一。
疙瘩看完更不信了,他低声质疑说:“枷吃一子,不就是后手二三目棋吗,怎么能跟先手八九目相比呢?”
李铁如苦笑,明白对方确实是理念落伍了;单纯吃一子,当然价值很低。
但人家的枷吃,是涉及中腹厚薄与攻防的,情况挺复杂的好吗?
再者说,实战白棋大伸腿,其实就是后手十余目官子......
人家王志刚现在宁愿选择落后手枷吃白棋一子棋筋,那是因为黑棋已经优势不小;他的下法是在简化局面。
他担心,如果自己挡住白棋的二路先手小尖,人家再先手扳粘之后,直接活动中腹棋筋,黑棋就不得不面对复杂战斗......
实战黑棋的下法,可能官子有点吃亏,却牢牢把握住了盘面十目强的稍微优势局面。
后续官子变化也很精彩,疙瘩大呼看不懂。
他认为白棋是先手的,王志刚一而再再而三地脱先不理睬,而去抢占其他大官子;转换来转换去,黑棋盘面十目强的形势越来越稳固。
李铁如看得目不转睛,情不自禁地出声赞叹:“志刚这官子,收得漂亮啊。”
王志刚抬头一看,好像是才发现两人在观战,茫然问道:“诶,你们都下完了?”
疙瘩回答:“哪还有没结束的?全场早就只剩下你们俩人了。”
王志刚低头仔细看看说:“还行,我们俩每人都还有四五分钟,时间还够呢。”
什么是经验,这就是喽;身经百战、不慌不忙,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此刻,小官子也不多了。
李铁志也已经知道,反败为胜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不甘心地说:“水平就是高啊,要不为啥拿到那么多冠军呢?”
王志刚笑了,“责备”李铁如说:“你等我真的赢了之后再夸我好不,这都忽悠我,我都不会下棋了。”
李铁如也发觉有点不合适,赶紧撇清:“这跟输赢没关系。我只是看你下棋,觉得学到了,受到了启发,有点收获。”
最后,李铁志竭力拼搏,玉碎后投子认输。
如果坚持正常收完,黑棋应该是一百八十六子,黑胜一又四分之三子;换个说法,就是黑胜三目半。
回去的路上,疙瘩说什么也不明白李志刚收官子的策略,一直在指摘,始终认定王志刚的下法是亏损的。
实则,人家王志刚的下法,过十年后就有明确的说法,叫做“剪枝”;现在应该是还没有,或者他们还不知道。
剪枝本来应该是指对树木等植物的一种护理或“管理”技术,后来此概念被延伸到其他领域。
剪枝是方案的优选过程,根据不同方案期望值的大小,从左向右,逐一比较。
期望值较大的为较优方案得以保留,期望值较小的方案予以舍弃,在舍弃的方案枝上画一“ll”。
通过比较舍弃,最后只能剩下一个方案枝。
该枝代表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在搜索算法中优化中,剪枝,就是通过某种判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遍历过程;形象的说,就是剪去了搜索树中的某些“枝条”,故称剪枝。
应用剪枝优化的核心问题是设计剪枝判断方法,即确定哪些枝条应当舍弃,哪些枝条应当保留的方法。
对王志刚那局棋而言,他就是通过放弃一点点利益,主动规避了他不希望出现的局面。
搜索算法,绝大部分需要用到剪枝。
然而,不是所有的枝条都可以剪掉,这就需要通过设计出合理的判断方法,以决定某一分支的取舍。
在设计判断方法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剪枝的原则:
1)正确性
正如上文所述,枝条不是爱剪就能剪的.。
如果随便剪枝,把带有最优解的那一分支也剪掉了的话,剪枝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剪枝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不丢失正确的结果。
2)准确性
在保证了正确性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判断手段,使不包含最优解的枝条尽可能多的被剪去,以达到程序“最优化”的目的。
可以说,剪枝的准确性,是衡量一个优化算法好坏的标准。
3)高效性
设计优化程序的根本目的,是要减少搜索的次数,使程序运行的时间减少。
但为了使搜索次数尽可能的减少,我们又必须花工夫设计出一个准确性较高的优化算法,而当算法的准确性升高,其判断的次数必定增多,从而又导致耗时的增多,这便引出了矛盾。
因此,如何在优化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程序的时间复杂度尽可能降低,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倘若一个剪枝的判断效果非常好,但是它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判断、比较,结果整个程序运行起来也跟没有优化过的没什么区别,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剪枝优化的主要原则归结为六个字:正确、准确、高效。
剪枝算法按照其判断思路可大致分成两类:可行性剪枝及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