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北宋不南渡》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北宋不南渡 () >> 第一百零九章 难以启齿的讨论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96473/

第一百零九章 难以启齿的讨论(1/2)

汴京以北。

中央禁军在岳飞的统领下,得以重建,一座座大营在黄河南岸,拔地而起。

虽然金人已经退却。

但在李纲和岳飞的建议下,提出了按照已故的种师道所提出过的方案,那就是必须在黄河南岸设立防线,以防止金人再次从北方打来。

燕云十六州彻底被金人再次霸占,而河北的地界不断传来已经向金人投降的信息。

无论是赵榛和李纲,还是其他主战派,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接受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州县已经从大宋的领土上被金人啃掉。

如果不付诸武力是绝对不可能拿回来。

汴京在金人的入寇下早已没了曾经的繁华,而河北的屏障已经基本丧失,在这种局面下。

汴京已经等于处在面对金兵的最前线。

这对于一个偌大的帝国是不可想象的。

倘若金人想要,随时都能再次光临。

靖康之难的事件历历在目。

谁也不希望再次看到屈辱。

在赵榛登基后,朝野上下便将是否迁都的问题提到议题之中。

投降派肯定不希望留在汴京,不仅仅是因为河北的失守让他们毫无安全感。

最重要的是……汴京没了以往的繁华,喝酒找嫩模都十分的不方便。

新开张的春华苑,由于没有竞争,姑娘陪酒的价格比以往翻了几十倍。

这对于文人骚客,附庸风雅之徒来说,实在不怎么友好。

相反,南方那边没有战乱,经济又好,姑娘还水灵,实在是安家落户的理想去处。

”汴京重建,劳民伤财,且北虏虎视眈眈,实在不宜再为京首。”

下放了吴开权,但投降派的势力似乎并没有被本质上的削弱,时不时的出来恶心一下赵榛。

但关于迁都的事情。

不仅仅得到了投降派一致支持。

主战派为代表的李纲也觉得应该迁都。

二帝被抓走已经够丢人的了。

汴京离金人的实际控制区这么近,若是赵榛这孩子再被金人掳走,他这个当宰相的以后被写在史书里,恐怕都是遗臭万年。

李纲觉得,面对金人,军民有伤亡在所难免,但不能再让赵榛出现任何闪失。

由于赵宋一家喜欢把所有的王侯血亲都锁在都城了,结果就是金人来到汴京直接一锅端。

现在整个大宋的地界里,太宗一脉就只剩下赵榛这一个七代单传的独苗苗。

开封实在太过于危险,最起码在收复河北失地之前,不宜以开封府作为京都。

“陛下安危,关乎我大宋江山社稷,牵一发而动全身,金人不知何时再次南侵,还应早定新都……望陛下斟酌。”

但赵榛并不打算走。

赵构偏安江左的历史,让他心生唾弃,他不喜欢赵构,更不喜欢效仿赵构。

赵构往南方迁,让军民都安于南方的繁华,再难有北伐的动力。

赵榛不要做赵构那种咸鱼,更不要让大宋变成第二个南宋。

有别于赵构的南宋,有别于大宋这一朝无数的怂包,赵榛要让大宋挺起骨梁,便应从绝不南渡开始。

“李相所说也有道理,但朕身为大宋皇帝,在此国土沦陷,家国不复之时,更应该作为表率,在汴京号召天下,共同抗金!”

说的是义正言辞,让李纲听的是老泪纵横。

但这还不足以说服李纲,只是让他觉得赵榛年轻气盛,思虑不足。

就像当初的赵佶和赵桓,刚开始也都是和金人对刚过的,只不过没刚过,所以怂了。

李纲主战的意志从没有动摇过,但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让赵榛舍身犯险了。

万一打不过金人,让金人再次兵临城下,让这赵榛也怂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有现在这么有利的主战派的政治氛围。

“陛下之心,微臣深切,但陛下还应以大菊为重……兵家之事,自有我等臣属舍身效命。”

赵榛虽然器重李纲,却并非事事言听计从。“迁都之事朕实难允之,若是迁都他处,又需大造宫城,不比重建汴京更劳民伤财,北方疲于胡祸,百姓流离失所,因惧怕金人而迁都南方,南方亦遭胡祸。”

赵榛的辩解和决定,让原本都支持迁都的人也不再如之前那般坚定。

而当赵榛喊出了那么一句口号时,像李纲这样的主战派都觉得热血沸腾。

“为君者,当以民为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便在这汴京,绝不让金人再向南方前进一步。”

李纲一大把年龄了,竟然也被赵榛这种年轻气盛的倔脾气所折服。

好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仗的如此公正,完全不像赵榛这种看起来文采稀烂的人说出来的话……不会是再哪抄的吧?

“陛下还需听臣一言。”

“李相,还有异议?”这赵榛就不开心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纲若是还反对就很让他失望了。

虽然李纲的主战思路和赵榛是一致的,但如果当宰相的他完全一意孤行的挑战皇权,赵榛也只能忍痛换人了。

“迁都之事,既然陛下已经下了决定,微臣并无异议。”李纲躬身道。“但是……”

“微臣斗胆请问一事。”

“何事?”

“陛下可有子嗣?”

“……”

李纲的问题,跨度有点大,让赵榛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子嗣?

他才十六岁啊……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但十六岁在宋朝已经不小了。

<
状态提示: 第一百零九章 难以启齿的讨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