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上官仪摊事了!(1/2)
解决完南阳的事,按照原本的计划李承乾是要赶到申州与李道兴汇合的,可接到长孙无忌的传讯后,他不得不把手书一封把许敬宗调了过来,随即下令收拾行囊返京,空城计唱不下去了。
长孙无忌的信中内容很棘手,上官仪等二十二位大小臣工同时被抓,一家老小也都一同随着下狱,罪名十分可笑-秽乱宫闱,这不扯淡吗?且不说外臣根本进不去后宫,可就算是能进,他们也没那胆子。
原因长孙无忌说的很模糊,毕竟涉及皇家秘事,实在有诸多不便之处,所以请李承乾抓紧回京详谈。不急不行啊,被抓的这些人都是皇帝的亲自简拔的,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这要是都杀了,那是多大的损失啊!
回到东宫的第一件事,李承乾就火急火燎的把长孙无忌、窦宽、刘树义三人叫到麟德殿,能让皇帝如此震怒,那肯定是有真凭实据的,要不然不会对他自己的嫡系下这么重的手。
看着被牵连入狱那长长地名单,李承乾不停的皱眉头,张亮是真会办事,这特么是要株连九族的节奏啊!
“舅舅,不要讳莫如深了,从到到尾给孤说清楚了,这到底是回事?”,李承乾把手里的名单往桌子一甩,面色冷峻的盯着长孙无忌。
要知道这些文臣平时可都是仁人君子,能臣干吏,让他这么一折腾不死也成残废了,虽然不是东宫的人,可也都是社稷之臣,他也心疼啊!
哎,叹了一口气,长孙无忌拱了拱手:“殿下息怒,这事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很复杂,且暂息雷霆之火,老臣慢慢说给你听!”,长孙无忌心里明白,自己的外甥爱才,不管是皇帝的人,还是东宫的人,只要对国家有益的人,他都不舍的折损。
看到李承乾点头,长孙无忌便娓娓道来,起因还得从太武皇帝的嫔妃薛婕妤说起,李渊还活着的时候,她就是丽正殿的常客,而且无所出的她特别喜爱李治。李治开蒙的时候,长孙皇后还特意让他给薛婕妤行了拜师礼,以此慰藉她无子的没落之心。
太武皇帝在大安宫驾崩后,一向佛的薛婕妤提出了皈依佛门的想法,所以长孙皇后特意再宫中为她建造鹤林寺以供修行,参禅理佛。上个月是她五十整寿,皇后命李治去给她坐寿,因为知道他喜欢诗词、字画,所以李治请晋王师-上官仪等人帮忙写了一些。
忠、孝在这个时代肯定是没挑的,只要和这两个沾边的事总是没错的,诸臣也都愿意帮小李治这个忙。可问题恰恰就出现这里,作为晋王师,上官仪自然要以帮弟子把这个场面唱好所以就跟着觐见行礼、帮忙品鉴,可谁也没想到,从此以后,他们之间就有了书信往来。
更倒霉的还在后面呢,读书读傻了的上官仪也不知道遮掩,竟然把信随手摆在桌子上,正好让过府楚恒看到了,这个伪君子偷了信,回头就跑到魏征那告了一状。魏征的脾气谁都知道,别管信的内容是什么,也别管是不是被人当枪使,和后宫嫔妃通信就属于秽乱宫闱,他就不会坐视不理,所以一本就参到了皇帝那里。
有信为物证,可谓人赃并获,上官仪这是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再加上楚恒这一邪乎,所以给薛婕妤写词的大臣一律牵连了进去,甚至连年纪幼小的李治在一些儒家大臣的眼里也成了拉皮条的,参他的本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气的皇后只能把他禁足在新建的王府之中。......
“书信和那些字画呢,你们看过了吗?”,李承乾敲着案子问道。
“哎,殿下,你别说了,臣是想替他们说说话所以就提了出来,可楚恒却说,此等涉及皇家清誉的事,非人臣所敢听,非人臣所敢问,刑部办案也应以重刑,让他们自己誊写口供后,立即封存上呈为好。”
窦宽叹了口气,一边揉着发胀的额头一边说,显得十分苦恼。不让听,不让问,可着劲儿的动刑,那特么还审啥啊,直接弄死得了呗,这不明摆着要命不够,还想让人家身败名裂吗?谁要是过问,就是逾越,就是窥测天家密事,统统可以定性为居心不良,罪在当死。
“殿下,陛下这会也是投鼠忌器,有玄武门的事在先,对于先帝的事,尤其还是这种关乎他名誉的事,他能不讳莫如深,剜肉疗疮嘛。......”,刘树义赶紧补了一句,他们都知道李承乾在南阳忙的要务,可事情已经被架到臣子不能过问的程度了,不让太子回来还能怎么办呢!
“楚恒不是老四的人吗?把事做的这么难堪,老四就不管吗?”,李承乾首先怀疑的李泰,谁知道是不是那小胖子又犯什么病了。
“殿下,这次还真不能怪魏王,他求稳还来不急,哪儿干这种得罪诸臣的事。而且早在案发之前他们之间就闹翻了,听说是因为致休的事,他埋怨魏王不帮忙!
案发后,得了专办的职务,这酷吏的面目就露出来,要是没张亮拦着,估计人都让他弄死了。特么的,老家伙想当官想疯了,咬住就不松口啊!”,在窦宽看来这就是管教不严的错,东宫臣子升降,致仕的人多了,也没见谁成他这样,干嘛,想学张汤啊!
“行,没人敢管,孤去管,没人敢听,那孤去听,不能让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且不管上官仪怎么样,那些被牵连的臣子必须得放出来,孤去紫宸殿说。”
李承乾这话音刚落,尚宫女官陆芸走了进来,恭声言道:“殿下,鹤林寺来报薛婕妤自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