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兰若蝉声》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兰若蝉声 () >> 第94章 海外小邦称林邑 山中大能号达摩(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97512/

第94章 海外小邦称林邑 山中大能号达摩(下)(2/2)

步步生莲这个典故,最早的出处就在萧宝卷的妃子潘玉奴身上。萧宝卷后宫流行起艺名,这也的确是真事儿。比如潘玉奴原名俞尼子,又名潘玉儿;阮令嬴又名石令嬴,这都是有史可查的。南朝嫔妃一般都是世家闺秀,为啥名字还老改来改去的……要不,真是从事情报工作的?其实石令嬴改姓据传是改嫁萧衍后得才得的赐姓,本文中让她先一步占有了这个艺名,这样日后萧衍赐姓也就有依据了嘛。

本节主要想讲的,其实是关于林邑国。

为什么要讲到林邑国呢?这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汉之南界,马援铜柱到底在哪里?

二,对于古代越南,由汉至唐,中国究竟是没有控制?控制了一半?还是全部控制?这个林邑国,就是答案。

首先,关于马援铜柱的位置,《后汉书》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因为马援铜柱被明确的作为大汉国土南极象征,又因为当时汉代的郡县最南到达日南郡象林县,也就是现在越南中部的广南省。所以汉代马援铜柱的位置应该就在那里。

此后,从《晋书》开始,都有明确声明: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南史》,《旧唐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都非常明确的表明了林邑,象林,马援铜柱三者之间的关系。那还有啥争议啊?

这争议其实都源于越南史书,而我们当代史学在向越南史书做让步。

越南,也就是古安南的历史其实以前也不计较铜柱这个事儿的,毕竟是国耻,提的不太多。一直到了14世纪,当时越南陈朝已向元朝称藩,朝中有一名学者黎崱写了一本越南的百科典志——《安南志略》,这里面就说这个马援铜柱年久失修,在唐朝,有一名叫马总的将领在旧址旁边令立了新柱,这根柱子现在在钦州,也就是现在中国广西省境内。

这个说法一出来,安南人爱听啊,于是迅速成为学术主流,它就被安南历史典籍中地位十分尊崇,相当于中国《史记》地位的《大越史记全书》所收录了。尽管在越南关于铜柱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诸如更南的富安省说或者北一些的乂安省说,但那些大多都是以地理考为证据的非主流学说。

那么问题来了,《安南智略》,《大越史记全书》是不是胡诌,是不是当时安南史学家耍刘忙?这倒也不全是。

马总立新铜柱的事情呢,《旧唐书·马总传》,《隋书》都提到了,马总在唐元和年间曾任安南督护,他“于汉所立铜柱之处,以铜一千五百斤特铸二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之迹。”,确实曾经在老铜柱旁立新铜柱。但是唐,隋两书并没有说新柱子在钦州啊。

当时的安南学者,应该是根据《新唐书·南蛮上·南诏》中的一句:玄宗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判定马援铜柱在南诏安宁城,也就是今广西省的。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一点就可以发现,两个事件中,立柱人并不一样。马总以安南督护的身份重新立了安南马援铜柱,何履光定南诏后也立了马援铜柱。马援当年是否也在南诏立过铜柱宣誓汉土呢?很有可能啊。越南的铜柱出名是因为它代表了汉之南极,但不代表其他国界标没有同样操作。在四川的涪陵以及湘西溪州,也有马援铜柱的记录。《后汉书·马援传》对南极铜柱都是一笔代过,对其他次要铜柱自然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而马援何履光两个人分别立柱的事实,也很明显。其次,何履光立的那根柱也不一定就在安宁城,关于选址其实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

不过安南史学家当时就将这两条史料搞拧巴了,或者出于民族史观需要,故意拧巴一下。这事儿,越南学者愿意信,可以理解。国人起什么哄啊?咱家里的《晋书》《南史》《水经注》都是假的?越南史学界从不质疑林邑国,象林县之间的关系,单单把马援铜柱拉开来讲,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学术技巧。

铜柱这事儿就先说到这儿,下一章我们继续以林邑国为突破口,捋一下古代大安南地区和中土王朝之间的联系。

喜欢兰若蝉声请大家收藏: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 第94章 海外小邦称林邑 山中大能号达摩(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