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秋日忙(1/2)
庄稼都运回来,韩老太太和刘氏、韩彩英等人可就有事情忙活了,成天在院子里扒苞米。
扒苞米就是扒掉苞米外面的皮,苞米的外皮扒开,保留里面柔软的几片。
两棒苞米的外皮系在一起,这叫拴吊子。
拴好的苞米吊子随便搭在园杖子上,或者什么架子、柱子上慢慢晾干,到冬天就可以脱粒了。
有的苞米掰下来的时候就把外皮弄掉了,不能拴吊子,便堆在一起,慢慢通风干燥也可以。
周安和夏天的时候,在院子里搭了个苞米楼子。
其实就是个简易仓房,悬空的底下什么都不放,上头用木板夹起来,苞米装到里面慢慢干透就行了。
一般来说,拴吊子干的快,苞米楼子里头毕竟密度太大通风不好,干的就慢,而且还容易遭耗子。
可是这拴吊子太费事了,两家今年种了小二十亩地的苞米呢,就算参地要折算,那也得十三四亩地。
这么多苞米都拴吊子,周、韩两家的园杖子全都挂满了地方也不够用啊。
所以刚开始拴了一些,到后面干脆就全都扒了,直接往苞米楼子里头装。
女人们在家忙活粮食,男人们则是在山上忙着准备栽参了。
园参的种子,从种子下地到起参做货,一共六年,要分做两个周期。
前面三年叫参栽子,就是参籽撒到地里萌发长出幼苗,三年的时间多数能长小手指粗细。
然后从地里起出来,另外换一块地移栽,再长三年才能起参做货。
人参春天萌发,秋冬休眠,所以栽种人参多数都是秋天。
也有开春栽的,但时间太紧,一个弄不好人参的芦头就破封了,所以大多数参农都是在秋末栽种人参。
周安和今年自家留了一百丈的参土,二十丈留着撒籽,其余的栽人参。
参土经过揭草皮子、刨土、打耧土、倒土等多道工序之后,里面的石头草根树根等杂物完全都剔除。
只留下松软的土堆成大垄,到时候将参栽子栽到地里就可以了。
参籽好说,有夏天孩子们拦的那些都发开口了,再加上两家参地留出来的,基本上差不太多。
倒是参栽子差了太多,根本就不够。
好在有蒋翰钧,他给出了主意。
参场每年都起好多参栽子,从里面挑出好的来移栽到地里去,剩下的叫做栽子漏儿,都要送去加工厂做货。
加工厂那头蒋峻林说的算,于是就让韩彩英等人过去,从栽子漏儿里头挑出来还能用的栽子,按栽子漏儿的价钱买回家。
这样一来,正好就解决了参栽子不够用的问题。
参栽子解决了,接下来自然就是赶紧上山栽棒槌。
栽参这个活也不容易,俩人一副架,一天好手也就栽十来丈丈,有的就栽七八丈。
周安和跟韩彩英俩人干活就算快的了,一天顶多栽十五六丈,这八十丈棒槌可就得栽好几天。
幸好周安邦那边栽的少,只栽四十丈,周安邦领着儿子媳妇一起上山来,两天多就栽完了。
剩下便帮着周安和两口子,总算很快把棒槌都栽到了地里。
栽了参,撒了参籽,今年参地的活就算是完成大半。
接下来就是砸柱脚、做棚、打帘子,等着开春了苫上塑料布什么的就行。
就此,周安和便住在了山上,一边看参一边忙活参地的活。
今年是第一年,不需要两口子都在山上,只要有个人照看着就行,等到大雪封地之后,周安和就可以下山了。
参地的活忙的差不多,家里的黄豆也都打出来,今年收获确实不少,光是黄豆就打了一万三千斤。
这么多黄豆自家哪里用得完?于是卖掉六千斤,剩下的留着自家打油、发豆芽换豆腐等。
“行了,卖完这些黄豆,剩下的粮食咱都不动了。
自家吃、喂牲口,明年咱还打算多抓几头猪呢,手里有粮才心不慌。
往后咱就光买点儿细粮就行了,一样省了钱。”
卖完黄豆两家分了账,韩老太太高兴的很,当着闺女儿子的面这么说道。
“对,妈说的在理,这些粮暂时不能卖,都得留着。
家里现在养了那么多只鸡呢,光是这些鸡一天也吃不少,再加上明年抓猪,确实要打算好。
反正咱家有这么多粮食呢,咋地也够用了。”韩立伟等人也都赞同老太太的话。
“今年咱们家可是没少划拉,不说剩下这么多粮食,光是卖土豆和黄豆,就三四千块钱了。
这要是搁往常年,那是想都不敢想。
不过,咱家这风头也出的不小,我听着场子里有不少人对咱家都有意见。
觉得咱这是用了参场的地,肥了自己的腰包,我瞅着闹不好明年这个地啊,。”
韩老太太叹口气,人都这样,看见别人家挣钱了就眼红。
韩家今年整的动静不小,那么多粮食往家里拉,谁见了不眼红?
这些日子好多人都来韩家打听,有的人那话里话外就是说,韩家占了参场的便宜,不应该独吞。
韩老太太没搭理那些人,只说谁要是有意见,跟场子里提去,别在她跟前儿说这些没用的。
那些人在韩家占不着便宜,真就有人去场子找,都被蒋翰钧给挡回去了。
所以不少人暗地里都不乐意,打算合起伙来,把这事情给搅合了。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愤愤不平,“这些人就是红眼儿病,看见咱家挣钱了眼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