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快看大黑鱼(2/3)
艇,而是进了生产车间,观看正在建造的半成品。架空起来的潜艇在陆地上观看非常壮观,像一栋大楼,规模还不小。
三千多吨的排水量并不算是潜艇里的大个头,由于操作人员的减少,智能技术被大量应用,让潜艇的内部空间得到了释放。
再加上小型化的聚变堆和电池容量的密集化,还有推进系统的升级,不再需要吸水和排水上下浮,潜艇的空间占用比跟一百年前相比,要降低了许多倍。
超导磁流体推进和超空泡效应的组合是为达到了更高的速度,潜艇如果建得过于庞大动力还是会吃紧,所以这个吨位刚刚好够用。
但梅哲仁还是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场景,现在的潜艇再不是以前的样子,真的就是一条大黑鱼。
一条巨大的虎鲸就在梅哲仁的眼前静静地躺着,有五米高,六米宽,长约百米。
黑色的背脊和背鳍,银白色的腹部和眼斑,再加上宽宽的尾鳍,所有的细节都靠诉梅哲仁,这就是一条真正的虎鲸。
潜艇的外壳也不再是消声瓦,而是一种有机生物合成材料,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与水体磨擦带来的声响,也能分泌一种粘液减轻阻力,并有效地防止水生附着物。
腹部和眼斑的银白色就是单晶银材质,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其硬度和韧性并不低,也能抵御海水的腐蚀。
头部两侧的银色眼斑,就是潜艇的超声波武器,并不用来作战,而是用来探测海况,驱逐航线上的鱼类。
在潜艇当前的速度下,不提前把其它鱼类吓跑,潜艇相当于每时每刻在做碰撞试验。
高速碰撞潜艇也吃不消,再强韧的材料在快四百节的速度下也像薯条一样脆弱。
现在的潜艇,与其说是在海里航行,不如说是在海水飞行。
梅远智也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虎鲸而不是其它鲸鱼作为仿生对象。
虎鲸的头部是圆钝型状,形成超空泡效应就需要这样的结构。
而虎鲸又是鲸鱼里速度最快了,它的身体结构正好符合超导磁流体推进的需要。
几个腹鳍、背鳍和尾鳍用来作磁场发射装置,刚刚好能维持推进的平衡稳定。
大自然的造物就是这么神奇,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不同的技术结构之间惊人的吻合。
进入潜艇内部的通道正好就在虎鲸的喷气孔位置,内部比较宽敞,设施的空间占用连舰体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留出了很大的余地作为货仓。
梅远智一边带路一边讲解,还给梅哲仁传输了潜艇的结构原理。
包括聚变堆的原理结构,电池组的材料以及电路设计,超导磁流体的工作机制,以及超空泡发生装置,还详细地讲解了外表电离屏蔽层的机制。
最后连超声波探测和预警装置也没拉下,把整个“大黑鱼”从头到尾讲了个透彻。
讲完还用一种小朋友希望得到家长认同的眼光看向梅哲仁,这是希望他提点意见。
梅哲仁还真有点建议可说:“电离屏蔽层能不能跟磁场控制结合起来?另外,单晶银热能传导的部分,能不能与磁场发生装置合并?超声波探测和预警装置有没有余量提升到武器级?”
两父子也没有管在场的基地工作人员,当场就投射出了设计结构,切磋了起来。
实践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梅哲仁经过混沌化后的运算能力,远远地超出了儿子。
哪怕是知识结构上有些差距,但经过梅远智跟他共享知识库,短短的半小时,梅哲仁就将这些吃透了。
梅哲仁又提出了许多改进的细节,将潜艇的材料和装置的余量都用上了,让自动化的组装设备马上进行了改进。
这艘船本来就是成品,只不过是重新回船坞进行海试过后的联调,获得新型质子交换膜之后聚变反应堆需要改装长级。
现在两父子这么一弄,潜艇的性能又长进了一大截,还被梅哲仁加进去了许多私货。
潜艇的电离屏蔽层装置功率被加大,可以形成一个等离子体屏蔽圈。
梅哲仁的说法是,万一以后潜艇浮出水面的时候,超导磁流体推进稍稍改变一下磁场的结构,就能变成超导磁悬浮,那时电离层就是个靶子,而等离子体屏蔽圈可以实现水面隐身。
又比如潜艇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被梅哲仁加装了一个与他或者梅远智这样的仿生体连通的设备,以期能实现人艇合一。
以后不管是键盘侠还是部队的关键技术兵种,都会配备仿生体。
实现人机互动,既可以发挥人类灵活机动的特点,也可以发挥仿生体的算力,将会成为武器系统的一个倍增器。
最主要的是他留下了一个真气的操作界面,因为不管是磁流体推进还是表面的散热以及超声波系统,都是一个连通的放大器。
假如加上真气的作用,就是一个了不得的外放系统,弄好了可以像阵法一样变成大威力的武器。
虽然现在还没有在实验上证明,但梅哲仁就是笃定没有问题,梅远智在思考过技术上的可行性后,也赔着他老爸疯,不就是个验证嘛,等实验室证明之后可以再改进。
而且梅哲仁还当场撺掇儿子共鸣了一具仿生体,让他亲自去试验这艘实验舰改进后的性能。
不要觉得这么干很夸张,以南海基地年近百艘潜艇的生产能力,如果半天不能改装完一艘潜艇,那梅哲仁也好,梅远智也罢,都可以回家待业了。
两父子大干快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