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埋骨之处(2/3)
政的问题。军队如何征调,驻扎何处,指挥者、将领是否忠心,军卒们士气是否旺盛,军纪是否严明。
大明帝国的税收大明税收的由来,收支如何?如何开源节流。
人才选拔的规则,考成法的种种细则,明年的春闱应考人员的扩大,题目的制定,考成法吏治的反腐核心等等。
当朱由检一步一步的学习如何做一个明君的时候,才逐渐对自然经济、国朝制度、阶层分化、土地兼并、财政危急、农民起义之间的逻辑联系理清楚之后,他终于在这些军卒死难的这一刻。
理解了什么叫做:几百年、几万万人丁的运动累积的蓬勃的力量,理解了什么叫做历史的浪潮,理解了什么叫做不可阻挡的力量。
大明亡的不冤,鞑清亡的也不冤枉。
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那时候应该是在叩门天子朱祁镇的时候,当时于谦掌管兵部,拒敌于京师,也先败退,算是第一次治病。
扁鹊第二次见蔡桓公的时候,扁鹊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那时候应该是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用自己化外之术,内斗权臣,外斗倭寇,以金身不坏之躯略胜一筹,而后才有了隆庆开关,隆庆议和。
扁鹊第三次见到蔡桓公的时候,扁鹊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那时候应该是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大明的吏治税治,报复性的**,而万历皇帝也用三十年不上朝,让病在肠胃的恶疾,深入骨髓。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无数的人背后一张张巨大的利益网,在大明王朝盘根交错,吮吸着大明的给养,而创造养分的百姓们,早已经饿的皮包骨头。
如何让大明王朝延续下去?
第一步朱由检打算和建奴议和。
当然和一个连官史都写在辽东公文背面的建奴主议和,根本就不可靠,犹如二战时候,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样,压根就站不住根脚。
这一点,朱由检清楚,黄台吉更加清楚。因为建奴贫瘠,黄台吉这些建奴主,属于那种,有条件,我要抢,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我也要抢的人。
他们就是和大明签订了和谈之约,也会逮着机会就抢一把,压根不会顾及什么和约。
第二步就是将九边军镇的欠俸补一补,让大明的军卒们能够活下去,但凡是能够活下去,他们也不愿意背上一个叛逆的身份,事实上李自成前期屡战屡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基层的军官,经常被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以少打多,一溃千里。
而后来在陕西、陕西军饷彻底崩溃后,大量基层军官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指挥体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孙传庭再至潼关,也不得不感慨今非昔比,哪怕是兵仙韩信、兵圣孙武再世,面对已经拥有完整指挥体系,能够随时扩军百万的起义军,而自己手中只有五千老弱病残的时候,上面还有个皇帝喜欢指手画脚,责令速速平叛,也只能徒劳兴叹。
第三步,就是反腐治吏治,就拿着张居正当年的那些奏疏,照样样子抄一遍,也会有巨大的功效,而反腐就是吏治的核心,其最关键的就是掌控天下水马驿站的民信局,掌管了往来汇兑,就掌控了天下经纪买办的动向,搞清楚了到底属于合法还是违法的勾当。
至于训练新军、建设蓟门火炮局这些都是重型投资,只要有一定的回报,就算不亏,若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血赚。
最后就是彻底打败建奴。
至于中兴大明,朱由检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个实力,当然他有这个愿景。
大明王朝能够延续多少年,朱由检也不知道,但是他不想让大明朝,亡在自己的手里。
朱由检看着仵作们忙碌之后,继续着自己的行程,来到了蓟门,这是一个关隘,燕山群山拱卫京师,那么蓟门就是从山海关方向,唯一突破进京的关隘,而此处关隘。
“万岁,此处只需要精兵五千,就足以守住,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即使有火炮之利,但是地势太高,想要攻下五千精兵驻守的蓟门,可能要付出数万人的代价。”孙承宗对自己的成果非常满意。
数万人的代价,建奴损失不起。
蓟门火炮局,是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人的手笔,而此时如此雄关当前,大明京师固若金汤。
“当然还是万岁明察秋毫,能够想到在蓟门驻扎重兵,此处之地利,大明军卒可以一当十。”孙承宗让孙传庭学会给人带高帽子。
因为他本身就从这种说法方式上,得到了极多的好处,此等说两句好话,就能得到大量恩惠的好事,天下去哪里寻?
朱由检看着巍峨的山脉和山脉上的关口,对孙承宗的阿谀奉承倒是没放在心上,他摇头说道:“这是当年戚少保圈出来的地方,保京师两个关隘,一处蓟门,一处宣府。朕哪里是明察秋毫,只是拾人牙慧罢了。走吧,去火炮局。再给朕寻一副堪舆图来。”
朱由检看着旁侧的高山,若是没有意外的话,那边是自己的埋骨之处。
朱由检的车驾从来没有拉下去窗帘,他一直盯着窗外的皑皑雪山,大雪笼罩下的雪山,偶尔还能看到顽童在雪地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