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平越之策(二)(1/3)
孙权在位时,每次要对外用兵,山越就出来叛乱,令大军不得又不回来平叛,这一点让历史上的江东失去了很多机会。
所以自山越发生叛乱那天起,孙翊要的就不是平定两个字,他要的是根除。
他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山越这个心腹大患,他要让山越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要想根除山越之乱,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消灭山越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无法再发起强大的攻势,然后再采用诸葛恪的收官策略,来进行对山越的最后一计绝杀!
为什么历史上江东消灭山越的有生力量会耗费了近四十年时间呢?
不是因为江东人才不够,江东最不缺将才。
也不是因为山越战斗力太强,山越尽管好武习战,高尚气力,战斗力不俗,但终归与江东的兵马还是有差距的。
难道是山越人数众多?
这也不是,山越总人数大约在二三十万之间,其中老弱妇孺孩童占了一多半,真正的青壮兵员最多大约在十余万左右。
让孙氏用了近四十年时间,才将十余万山越军消耗大半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江东将领一直无法找到大部山越的所在地,没办法集中力量对其打击。
山越平时都在深山中,山谷万重,又连接着江东各郡,山越一旦进入深山了,往往可以周旋数千里。
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容易找到大部山越所在地,找都找不到了,还如何对他进行有效的打击。
历史上江东将领更像是救火队员,哪里出现山越叛乱了,就往哪里去灭火,然后把握住每一次灭火的机会来一点点削弱山越。
山越的这个特点也造成了每次他们叛乱时,速度都极快。就像这次叛乱,孙策刚死不到十天,各郡县就传来了山越攻打郡县的消息。
山越叛乱的速度能这么快,不是因为他们组织效率高,那是因为江东境内的很多县城都是靠山而建的,这等于是山越一出家门口就到了要攻打的县城了,这速度能不快嘛。
山越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当地豪族,对于他们来说攻打县城其实也可以算是常回家看看。
第二个原因就是山越不是一个整体,其中分为很多股势力,有大有小。
每次山越叛乱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在某地攻打县城,就算每次山越叛乱孙氏都能平定并且消化掉,那也仅仅是山越中的某一部分。
更何况山越又不是年年叛乱,他们叛乱是要看时机的,两次叛乱之间的时间间隔久的可能会达数年以上。
正因为有以上的两个主要原因,所以历史上的孙氏才用了近40年的时间才把山越的主要军事力量给削弱的差不多。
如今孙翊有信心能在一年内完成历史上孙氏花了40年才完成的事,不是他自大,而是他发现了在目前的江东态势中,是完全有机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目前江东境内,几乎每郡都有山越叛乱的迹象,甚至在一开始达到了郡县不能制,要向吴县求援的地步。
其中以会稽与丹阳两郡中的费栈、潘临、毛甘,金奇这四名宗帅的势力最为强大。
每名宗帅约二万人马,就这四部一共就八万人马了。加上其他郡中零散的小一点的山越势力,这次江东境内山越反叛的总兵力约十万左右。
甚至一开始吴县外都有山越活动的迹象,都打到孙翊家门口来了,这是完全不把孙翊放在眼里呦。
正因为兵力如此多,分散范围如此广,一开始山越叛乱才会被视作头等大患!
那时候山越刚发生叛乱的时候,江东真的就像倾覆只在一瞬间。
孙策之死让许多牛鬼蛇神都冒了出来,山越更是觉得这是抢粮食,抢人口的天赐良机,所以一下子都举起了叛旗,攻打郡县。
历史上的孙权继位有没有遇到如此险恶的境地呢?
有,因为孙权继位后史书记载他最重要的军事部署就是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而且孙权建安五年继位,建安八年才第一次讨伐黄祖,那么中间这三年的空白孙权在干嘛,很明显就是专心在平定境内的山越叛乱。
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来料理山越之事,可见当时江东境内的山越叛乱有多严重,历史上的孙权继位后遇到的山越叛乱之强度应该跟孙翊现在遇到的是一样的。
而那三年恰恰就是曹操势力突飞猛进的时候……
如今孙翊面对着历史上孙权同样面对的乱局,孙翊却不会采用孙权的策略,孙权的策略是以静制动,这个方法的确可以平定当前的乱局。
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在孙权的策略下,山越只是定而未除,结果后面该叛乱的还是眼睛都不眨的就叛了,把孙权坑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耗费时间太长,官渡之战绝对是孙翊难遇的一次契机,孙翊不可能耗费那么长的时间来跟山越打来打去的,白白错过了江东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孙翊与孙权不同,孙翊从这次巨大的危局中发现了一个数十年难遇的战机。
这次山越叛乱如此浩大,是很危险,但同时这代表着一点,那就是山越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部从山里出来了!
这种机会对于一直想根除山越祸乱的孙翊来说,真的是太难得了。
危机危机,危险和机会一向是并存的。
不在山里的山越军,这就给了孙翊能够消灭他们的机会。
如果孙翊能将这十万山越军都吃掉,那么山越的军事力量就会为之一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