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殿试(1/2)
什么叫走过场。
就是象征性的走一趟,但并不具备实质意义。
用在当下的情景当中,便是无论嘉靖对徐邦宁做何评价,都无法改变徐邦宁成为新科状元的结果。
嘉靖知道裕王重视徐邦宁的用意,也知道高拱如此对待徐邦宁的目的,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在徐邦宁这件事上,裕王居然会与高拱联合起来。
裕王当然重视徐邦宁,毕竟当初自己也说过,徐邦宁日后乃是他的臣子。
既然是裕王的臣子,那裕王刻意栽培,自然在情理之中。
而高拱呢?
他虽没能招揽到徐邦宁,但因为裕王府的关系,高拱只能忍气吞声,继续以裕王府为基点,同徐阶进行明争暗斗。
高拱在朝中的地位很微妙,这一点不仅嘉靖知道,裕王也知道。
徐阶在嘉靖面前阻挠高拱进入内阁,其实就是已经将高拱剔除他的阵营,这样一来,高拱没了徐阶这棵大树,当然只能继续待在裕王的阵营之中。
希冀通过裕王,踏入内阁。
他之前招揽徐邦宁,其实就是希望通过徐邦宁这一关键人物,拉近这些年已经渐渐疏远的裕王。
然而他失败了。
于是只能通过科举继续向裕王示好。
史册上记载,高拱自进入裕王府成为侍讲之后,便在朝中拥有颇高的声望,颇广的人脉,甚至是当初的二严,也不敢拿高拱怎么样。
这的确没错。
但史册上没记载的是,在高拱成为礼部尚书后,他便渐渐拉开了与裕王府的关系。
因为高拱知道,比起自己,裕王更信任的乃是张居正。
所以一旦裕王日后即位,那首先提拔的肯定是张居正,而非自己。
而自己要想更进一步,当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自己的“恩师”徐阶。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一开始与徐阶一起帮助徐邦瑞的原因。
原本,他与徐阶一党,只要通过徐阶顺利进入内阁,那内阁基本上也就是他们说了算。
可中间偏偏出了个徐邦宁。
以往他们根本没把徐邦宁放在眼里,毕竟根据南京给的消息,徐邦宁除了纨绔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然而当高拱自己南巡之后才发现,徐邦宁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想像。
所以自南京回京后,高拱便一直在思考,在徐邦宁与徐邦瑞两个人中间,自己应该做何选择。
答案在徐邦瑞发起城外破庙事件后趋于明显。
徐邦瑞虽有徐阶相助,但因为他自身身世以及性格的原因,他不可能成为高拱希望他成为的那样的人。
所以高拱果断选择了放弃,退出了徐阶的阵营。
毕竟徐邦瑞如果不能成为他所想的那样的人,那他帮助徐邦瑞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徐邦瑞注定是必败的。
而徐邦瑞一败,徐阶与嘉靖的争斗自然见分晓。
到时候以嘉靖锱铢必较的性格,能放过徐阶?
若是自己继续帮助徐邦瑞,那嘉靖会放过自己?
这也就是高拱为什么会在科举前夕,偷偷通过高务观来试探徐邦宁,希望招揽徐邦宁的原因。
而他退出了徐阶的阵营,徐阶自然不会再让他进入内阁。
这也就是嘉靖所言,若不是徐阶再三提及,高拱早就进入内阁。
其实就是在暗示高拱进不了内阁,乃是徐阶所阻。
这些事上看去很复杂,但其实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徐阶不可能现在放弃徐邦瑞,但高拱不同,他不需要从徐邦瑞那儿得到什么供奉。
所以当他退出徐阶的阵营,自然只能继续躲入裕王的阵营之中,希望通过帮助徐邦宁,重新获取裕王的信任。
嘉靖又不是瞎子,岂能看不明白。
可也就是因为他看明白了,所以“他才因为徐阶的阻挠,而迟迟不肯让高拱进入内阁”。
因为一旦高拱在现在进入内阁,那高拱与徐阶的争斗,便是裕王与徐阶的争斗,结果一目了然,徐阶必败。
可徐阶败了之后,高拱定然会成为另外一个徐阶。
嘉靖看人的目光很准,他知道高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不能让高拱取代徐阶。
毕竟比起高拱,徐阶他更容易掌控。
只是让嘉靖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在徐邦宁参加科举这件事上,高拱与裕王达成了绝对的一致。
今日来居然只是走个过场,完全没有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徐邦宁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人,包括自己!
自己身为皇帝,在自己的儿子与臣子眼中,居然比不过一个徐邦宁。
这让嘉靖如何咽得下去这口气?
“好啊,既然如此,那明日放榜之后,你们便着手安排殿试吧。”
大明科举,乡试,会试,殿试。
这本身是传统,是规矩。
可因为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殿试早就名存实亡。
然而当嘉靖说出“殿试”二字之时,绕是裕王与高拱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由被惊的一怔,久久收不出话来。
“陛下.您要主持殿试?”
高拱万万没想到,最终让嘉靖重新走上朝堂的,不是徐阶,也不是裕王,更不是自己,而是徐邦宁,一个南京世子爷。
“父皇.”
裕王也是震惊不已,一双眼睛里尽是难以置信。
“怎么?朕不能主持殿试?”
嘉靖看了两人一眼,脸上尽是漠然。
“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