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明朝小公爷》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明朝小公爷 () >> 第21章举例说明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203947/

第21章举例说明(1/2)

徐邦宁的答卷答得的确没错,可是他错在,他答的,与他所做的,完全不一样!

正如他答卷中所言,人之所礼当如何?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克己复礼,以尊君臣,以分上下,以谓父子,以得兄弟。

说白了,既然你守礼,那为何还要抢夺原本属于你兄长的东西呢?

这是守礼吗?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么?

“言行不一者,圣人之耻也”

“老大人这话说得不错,自古言行不一者,皆遭世人唾弃也,非遗臭万年不能是也。”

“学生对此也是深恶痛绝,然则学生愚钝,不知老大人何以言道学生言行不一?”

徐邦宁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这本就在他的计划之中,他也早已料到刘侍郎会这般阻碍他过关。

所以当他心中已有完整的编剧台词时,表演自是轻车熟路,毕竟谁没有过逢场作戏呢?

“徐邦宁,此事在这偌大的南京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你莫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刘侍郎瞥了他一眼,脸上尽是不屑之色。

“哦?”

“竟然人尽皆知?那还请老大人细细道来,学生当真不知。”

徐邦宁面露诧异,惶恐不已。

众人见状,不少人当即忍不住偷笑起来。

“当真要本官明言么?”

“还请大人明言。”

徐邦宁恭敬不已。

闻声,刘侍郎一声冷哼,站起身来。

“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立大不立贤,尔乃国公府二公子,竟抢夺大公子之爵位被立为世子,难道不是违礼?”

“尔既在答卷之中言道人之所礼,君臣,父子,兄弟。”

“便该当知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非礼则乱,非礼则恶,尔口口声声大放厥词,对圣人之理推崇备至,然则实际上却背道而驰,枉费礼法,罔顾仁义,实乃无耻之耻!”

刘侍郎不会口下留情,他此次前来南京国子监的任务就是要将徐邦宁搞得臭名昭著。

一番话落下,学堂内的监生们皆是眼观鼻,鼻观心,闭口不言,甚至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上一次差点被殃及,这一次大家都学聪明了,远远站在一边旁观,心中还暗暗祈祷一会让血不要溅到自己身上。

“老大人,礼者,起人之所欲也。”

“前元四年,汉景帝立刘彻为胶东王,景帝长子,刘彻之异母长兄刘荣为太子。”

“前元七年正月,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同年六月,刘彻被立为太子,是为汉武帝。”

“汉武帝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起也,也可谓礼之所兴也。”

“他尚且是废长立幼之果,老大人为何不言他抢了临江王刘荣的皇位?”

“同理,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以秦王为太子,登临大宝,后开启贞观之治,被尊天可汗。”

“老大人为何不言他无仁无义,不守礼法,不尊长幼之别?”

“再有,我朝成祖皇帝以燕王之躯,起靖难之役,励精图治,躬行节俭,知人善任,表里达洞,雄武之略,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敢问刘大人,照你刚才所言,你是在说我成祖皇帝枉费礼法,罔顾仁义吗?!”

徐邦宁话到后半截,语气陡然加重,一番怒喝,直让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就连那范应期闻声也不由微微点头。

礼之所成,非恪守古理。

长幼是否有别,嫡庶是否尊卑,事实上都只是礼法上的一种推论,不能当成律法来严格遵守。

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哪一个不是幼?

可他们哪一个不是一代明君?

若当真按尊卑即位,史上可还有这几人?

而且这几人即位之后,也未曾对礼法做出任何修饰,甚至还延续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的大理,客观上来讲,他们是守礼的,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他们不得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采取另外一种迂回的守礼之法。

“此乃.此乃特殊个例,不能以常理度之。”

刘侍郎急忙反驳,毕竟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都属于极个别情况,不能以点概面,成为全天下人的教材。

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明显能够感觉到他的底气不足,目光一下子变得闪烁,不敢直视徐邦宁。

见状,徐邦宁当即淡淡一笑,脸上浮现出些许不屑。

“陈胜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谁谓犬能欺得虎?焉知鱼不化为龙?”

“礼法所成,人之别与qín_shòu,礼法所教,人之习以仁义道德。”

“然长尊不仁,幼庶不能起焉?”

“长尊失于礼,幼庶亦失于礼焉?”

“再说了老大人,你说学生言行不一,敢问是学生要求嗣爵还是学生逼着我大哥徐邦瑞退位让贤?”

“此事本由家父一手主导,学生受命于父,不得已为世子嗣爵,岂非与汉武帝一般无二?”

“若按大人之礼,学生是否该如成祖皇帝一般,任由建文帝无谓无为而起靖难之役,焉有四海?”

徐邦宁话音落下,脸上不屑之色更甚。

他这番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守仁守礼乃是君子该有的道德品质,但如果因为死板的守仁守礼而让长尊与qín_shòu无异,那岂非幼庶之过?

再有,单纯的守仁守礼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究竟如何。

毕竟仁礼本就是一个极度主观的意

状态提示: 第21章举例说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