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手段(1/2)
第28章 手段
身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比如徐鹏举的大发雷霆。
那日徐邦宁险些溺水而亡他都没如此大发雷霆,今日为何如此?
难道仅仅是因为徐邦宁当真与琴心剑舞的死有关,而且还被官府找到了尸体,足以对整个魏国公府产生威胁?
徐邦宁出了府门,来到前厅的院子里,刚刚坐下,便有下人端来清水毛巾,给徐邦宁擦拭额头上的伤痕。
擦拭完毕之后,徐三又在伤口上敷上了一层药液,具体是啥,徐邦宁并不清楚,他只闻到一股刺鼻的味儿。
此刻他在想的是,琴心剑舞到底是怎么死的。
当然,他心里也清楚,刚才徐鹏举看上去恼羞成怒,给了他几鸡毛掸子,甚至在他额头上留下伤痕,这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毕竟徐邦宁往日的“恶行”人尽皆知,此次发生如此之大的事,即便王承阳的爹王少聪王知府秉公办理,只怕在外人眼中,那也是官官相护的结果。
所以这道伤痕说白了,就是给那些不相信徐邦宁是清白的人看的,让他们知道徐鹏举在对待这件事上的严肃性以及原则性。
再当然,徐邦宁心里也清楚,所谓的那些人,其实大部分指的是,京城里的那些高官显贵。
再再当然,徐邦宁自然也知道“京城里的那些高官显贵”,其实指的是站在徐邦瑞一边的人。
徐鹏举毕竟是老江湖,如何不知这件事对徐邦宁日后嗣爵有多大影响?如果不能体现他徐鹏举对《大明律》的尊重,那站在徐邦瑞那边的人岂非更加要对他徐鹏举废长立幼之事指手画脚?
如此一来,徐邦宁自己本就与这件事脱不开干系,还想嗣爵?痴人说梦。
所以此刻徐邦宁心中对徐鹏举并不恼怒,毕竟这件事他失了先机,徐鹏举此举也是为了能够减轻一些舆论上的压力。
此时此刻,他首先要自证清白。
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昨晚的目击证人很多。
可难的是如何让广大吃瓜群众能够相信他的“自证清白”并非官官相护的结果。
这才是关键。
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要找出真正的幕后凶手。
因此徐邦宁从内堂出来后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谁杀的琴心剑舞。
莫问归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昨夜他身受重伤,虽不致命,但短时间内再行凶显然时不可能的。
除了莫问归,还会有谁?
难道说是徐邦瑞手底下未曾暴露过的势力?
徐邦宁一时毫无头绪,这件事看上去很简单,可细细想来却又矛盾不已。
要知道琴心剑舞在南京城也算是有名的清倌,不知多少富家子弟对她们倾心已久,想要一得芳泽。
她们的死,必定掀起南京城富家子弟对徐邦宁的仇视。
再者,徐邦宁乃是南京城纨绔子弟的代表性人物,这件事一旦被闹大,那南京城内所有的纨绔子弟都会被人带着有色眼镜所仇视。
这就好比现代社会里的一个富二代出了事,那么整个富二代群体都会受到社会的仇视一样。
所以在南京城这群纨绔子弟的眼中,徐邦宁不止害了他们心目中的女神,而且还坏了他们作为纨绔子弟的形象,那岂不恨死了徐邦宁?
如此一来,即便魏国公府在南京府再是实力强横,那也抵不住如此之多的豪门一起仇视啊。
毕竟魏国公府早就是树大招风,蚍蜉撼树自是自不量力,但只要有足够多的蚂蚁,掀翻一头大象又有何难?
由此再回头去看徐鹏举刚才的所作所为,谁都要为他竖起大拇指。
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找到如此合时合宜的办法,说他一句人精,绝对不为过。
而且他没有就此事与徐邦宁商议,所以无论徐邦宁如何面对这个案子,他徐鹏举都可以保住魏国公府的招牌,挽回一些面子上的损失。
不得不说,徐鹏举五十二年没翻车,驾驶技术绝对是杠杠的。
“小公爷,知府大人到了,就在门外。”
王少聪身为知府,发生了命案,又事关魏国公府的小公爷,那自是要亲自出马的。
徐邦宁让人将其请了进来。
只见王少聪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头戴乌黑官帽,身着大红官服,胸前绣着一只金丝雁。
“小公爷,此事怕是有些棘手。”
王少聪属于典型的国字脸,方方正正,气宇轩昂,一双虎目中透着些许为难之色,显现出其内心深处的烦恼。
他心中也明白,类似徐邦宁这种纨绔子弟一旦失手当真杀了人,那肯定会毁尸灭迹,不留任何线索让人知晓的。
毕竟这种事在秦淮河边上还发生的少吗?
另外,自己的儿子王承阳天天跟徐邦宁混迹在一块儿,他们私底下干了什么事,他这个当爹的就当真不知?
所以王少聪听说了此事后就当即断定了徐邦宁不是凶手。
但现下线索只指向徐邦宁,即便徐邦宁能够自证清白,也很难平复外面的“民情”。
“大人的意思是让我先去知府衙门小住几日?”
徐邦宁一下子就看穿了王少聪心中所想,毫无顾忌的问到。
要想查清楚到底是谁杀了琴心剑舞,那徐邦宁这边就不能再出现任何差错,甚至不能给外界任何“官官相护”的遐想。
此时此刻,徐邦宁前去知府衙门接受调查显然是最好的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