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大宋世界,跃迁之始(1/2)
一语即出,震惊朝野!
封禅,乃是古之大帝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才能登上那群山之主泰山,祭祀天地。
向天地汇报这位大帝扫荡寰宇、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以此彰显皇权,受命于天。
泰山封禅可不是所有帝王都具有资格,古今无数帝王在位,能具备条件的,也就那区区三位而已。
始皇帝,终结无数年战乱而一统天下,施教化、立律法,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成立了第一个统御寰宇的王朝。
秦始皇,乃是第一位封禅的帝王,他的功绩,以至于千秋万世,都是无可非议的。
汉武帝,开疆扩土,奠基汉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后世之人,将“秦皇汉武”互相衔接,以此来赞颂这位古之大帝的雄才伟略与万世之功。
汉光武帝,开创太平盛世,内外匪懈,百姓宽息,风化最美,儒学最盛!
这位帝王,在位期间,马踏诸国,兵峰所至,无不臣服!
统御诸国,万国来朝,号天朝上国!
汉光武帝,真乃是天选之子,天命所归!
至于后面的帝王,如唐高宗,将之同秦皇汉武相比,却是相形见绌,无法相比。
虽然唐朝版图达到极盛,但是却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功,更可况,这位唐高宗,更是被武周篡朝,乃是一位亡国之君,根本没有资格泰山封禅。
其后唐玄宗,开中兴盛世,有不世之功。虽然唐之一朝,奉老君为祖,更是扬道传教,奈何武周篡朝,抑道扬佛,诸多道家法门断绝,后期更是民生维艰,天下大乱,他也没有资格封禅。
传言,玄宗封禅,浩荡队伍,行至泰山,忽见狂风大作,寒气彻骨,吹得队伍是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狂风昼夜不息,使得玄宗皇帝,手足无措、心神不宁。
唐玄宗肃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焚香向老君祈祷,说明此次祭天,并非封禅,也非其所愿,德行功绩亦是不够,只欲祈求上苍,为众生祈福。
这才狂风骤停,得以祭天。
后来帝王,如宋真宗赵恒,没错,就当今圣上的亲爹,按照功绩,真宗皇帝又岂有泰山封禅的资格,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位真宗皇帝,居然还不要脸的册封了泰山山神为“天齐仁圣大帝”,封泰山奶奶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虽然,说是为表达对泰山之敬意而册封,但天人相隔,人间帝王岂有资格册封泰山大帝?
册封青袛大神,乃至高天帝之职权,只有至高神袛昊天上帝才有资格,因此真宗赵恒并没少被道门中人诟病。
以至于真宗在位,道家无一真传出山辅佐,最后真宗无法,下令以太上道祖为国祭,这才缓解了一些矛盾。
如今,这位大宋天子又想泰山封禅,满朝大臣,自然是都不能答应。
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包拯。
“启禀圣上,先帝封禅,耗费人力财资无数,也不过是祈求苍天,降福百姓,皇上为何此时要泰山封禅?”
如今已是中年的包拯,一身正气,言语之中,更有煌煌天威,法理不合,其便不容。
这包拯,刚正不阿,直言敢谏。
言语之间,已经很明白了,就是说,你老子德行功绩不够,去泰山也并不是封禅祭天,彰显功绩。
也只是在祈求苍天,降福于万民,更何况还劳民伤财,想想不划算,意思一下就算了。
“包大人此言差矣!”
满是苍苍白发的庞太师,鉴于杀子之仇,对于包拯所言,他都是极力反对,更何况这既能讨好皇帝,又能打击那包黑子,何乐而不为?
“包大人,圣上乃是有道明君,如今天下,吏治清明,经济繁荣,可谓是百姓富足,兵强马壮啊,乃是圣上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之功,自然是受命于天,当然要泰山封禅,”
“还是你包大人,认为圣上不配封禅?!”
庞太师之言,可谓是暗藏杀机,字字诛心!无论包拯如何回答,都无法摆脱这欺君之罪。
“庞太师,包大人之言,是不想劳民伤财而已,何处非议圣上,”
此时丞相李迪附议而出,这位李丞相,是王老相国的得意门生,自王老相国年逾八旬,便告老还乡之后,便推上了这位得意门生李迪,更有范仲淹、富弼等名臣辅助,
李迪坐实了文臣之首的位置,对于包拯,也算半个老相国门生,自然有香火情在,又岂能让包拯被庞太师攻讦?
自然是要出言相助。
“圣上,包大人之心,乃是关心民生,又岂是妄议圣上之人,请圣上明察秋毫,辨别忠奸啊”
说完,丞相李迪便带领一帮文臣跪伏在地,
庞太师一听,这李迪将包拯划为忠臣,把自己划为奸臣,自然不能干休,于是,两人便在这朝会之上,争吵了起来。
让这宋皇赵祯只得从中斡旋,包拯也因此获救,由此可见,这位李迪也不是省油的灯。
“够了!”
宋皇赵祯听得越来越不对,只得大声呵止,
“你们两位,一位乃是当朝太师,德高望重,一位更是朝廷丞相,总理国事。如今在这争吵不止,犹如泼妇骂街,成何体统!”
“包卿之过,朕已不再追究,尔等不必再说,至于祭坛之事,便由皇叔操办,一切支出由内务府负责,如此也不会劳民伤财,”
“退朝!”
赵祯言语之间便定下了决策,欲拂袖而去,众位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