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财阀的形成(1/2)
冯庸的食品厂第一笔款项就是使用殖边银行的贷款。
殖边银行北镇分行鉴于冯德麟的地位和方便面的前景,决意贷出这笔款项,约定利息一分。可是北镇在明清是大地方,到晚清时已经没落于奉天、辽阳之后了,整个分行的营业额都不够发放这笔为数五十万元之巨的贷款,只得求助于奉天支行。同样是优厚的利润诱惑,支行调转了一笔资金,才让贷款得以形成。
这么大的消息张汉卿若是不知道便失职了。作为老对手,他早就把“奉情局”的网撒到了北镇。刚成立的金融厅在“奉情局”的通报下,以月度审计为名突击检查了殖边银行奉天支行,也发现了这笔违规贷款的项目----为了规避高比例的存款准备金,殖边银行有意识地将一些营业额隐瞒,套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做了第二本账。
可是从冯德麟借贷一事往溯,这一动作便一览无遗了。按照法令,金融厅下达了全部殖边银行在奉天的分行限期整顿的命令。而且不由分说,各地的分行便都被查封,其业务都交给了东三省官银号来处理,理由便是“不思前车之鉴,有霍乱地方金融秩序、扰乱经济生活之虞。”殖边银行再有背景,仍然强龙压不住地头蛇,金融厅又在金融危机时占住了国家大义,他也无可奈何。谁都知道,这个官银号的背后站着的是谁。北镇分行的行长被撤职,殖边银行更以冯德麟勾结分行职员违规骗贷为名向奉天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冯德麟归还这笔款项。
另一个刺头兴业银行见势不妙,早思退身之策。这个兴业银行又名“劝业银行”,最早的名称是 “奉天农业银行”,是在民国元年初奉天水灾严重时,为赈济灾情,时任奉省都督的张锡銮于4月拨款三十万两银成立的,并发行钞流通。1913年因资金不足,遂以筹设“劝业银行”为名,募集商股五十余万元,官款二十万元,于7月改组为官商合办之奉天兴业(总)银行,设总行与于奉天,下设四个分行。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增股本至一百五十万,持有资金五百万之多。
由于官本较低,且压轴人物张锡銮已经是过气的人物了,在面对后来居上的东三省官银号与金融厅的联手便底气不足。牛气冲天的殖边银行尚且吃了瘪,自己本身注册资本便不多,就更不敢与政|府叫板了。可是现在敢于或者有力量接盘的机构少得可怜,难道这个口碑一向较好的实体真的要关门歇业?
救星来了。得悉兴业银行陷入困境,于翱舟亲自与其高层商谈合并之事。只是,奉天农民资金信用合作社成立不过三个月,股本不过刚过二百万,持有资金只与它平手,却一口气要吃掉兴业银行。他的计划是成立一个新的农业银行,由“奉天农民资金信用合作社”占百分之七十五,兴业银行占余下全部。
这是赤|裸裸的敲诈!两家仅相差50万元,却要有3倍之多的占股比,这分明是欺负人!是讹诈!
当然,于翱舟是有底气的:他的合作社现在可是奉天四大银行之一,去掉一成的准备金率,它有450万元在理论上可用。而兴业银行因为被勒令停业,这500万储蓄额只是个数字,却不能作为股本使用,可资利用的,只是它150万的股本。从这个理论上说,于翱舟没错。
来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底气。张汉卿给了他充分的内部消息,也许诺不会让其它的任何一家银行或实体给对方注资。如果这还不能拿下来,于家这辽西第一富商的名头真的是浪得虚名了。
最终的结果让张汉卿等人为之振奋。在明确了于翱舟的背景之后,兴业银行诸人明智地选择了妥协。作为对其营业场馆、人气、品牌效应、充足的现金流的充分认可,于翱舟最终提高兴业银行在新成立的农业银行中的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并且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与营业人员得以留用。
这也是于翱舟所乐于见到的,毕竟信用社成立时间甫短,还未形成品牌效应,熟悉或者有经验的银行从业人员也不充盈。有兴业银行的底子在,这些事就都不是事。
张作霖对新成立的农业银行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他指示刘尚清与张惠霖,对于农业银行,要给予适当的优惠。两位财经界的得力干将心领神会,主动把农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到一成以下,这让农业银行的扩张得以迅猛。于翱舟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腾飞。
农业银行首先立足于奉天本地,主要经营范围是农田垦拓、水利设施的建设、大型水产品、畜牧业的养殖等,与农民信用合作社所涉猎的农民、农业、农村小额贷款有质的差异,而且比较其网点主要分布在农村,农业银行立足的却是城市。
当然,为了防止产生恶性竞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东三省官银号也各有其经营范围:像东三省官银号的主业是厂矿实业、轻工业;交通银行的主业是铁路、公路、水运及桥梁建造;中国银行则承担城市建设。广阔的农村,就任由于翱舟为首的于家逐渐坐大。
当然,这位大舅哥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张汉卿“默默的”支持,于家也就成了张汉卿的私人小金库,伴随着张汉卿地位的提升和奉系的壮大,于家也水涨船高,垄断的财经力量让张汉卿也逐渐成为奉天不可小觑的一极,而不单单是老帅的因素。
相较之下,冯德麟父子则陷入困境:看起来他们是被摆了一刀,现在经过一番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