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章产业联盟大会(1/2)
进入了十二月份,南方也是迎来了一股寒潮,南方多地都是下起了大雪,潭州市这边也是接连下了几场大雪,街道两边也是能看到厚厚的积雪。
不过此时在河西科技走廊金龙酒店召开的南向接口标准协议产业联盟却是召开了研讨会。
来自国内外参与南向接口标准协议研发的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用户企业都是齐集一堂,参与会议的人数超过了上千人。
在金碧辉煌的会议室里面,华兴集团公司的华兴集团公司旗下的华兴通信设备公司和爱华科技公司、龙芯半导体公司也是纷纷向参加会议的来宾展示了华兴集团公司在南向接口标准协议上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展示了开发出来的第二代南向接口标准协议的芯片和控制器设备等产品和技术。
作为在南向接口标准协议方面布局最早,并且成功地将这些技术运用在星链网络的华兴集团公司这些年在这方面是研发力度是最大的。
组建这个星链网络的时候华兴集团公司当然都是从海内外采购了大量的设备,当然这些设备都是需要兼容南向接口标准协议的。
随着这两年星链网络的用户数量大量增长,国内很多企业是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出了不少的网络运用程序和业务。
华兴集团公司、华泰、中兴、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等公司主要的研发内容集中在提供的基本网络数据包传输和转发功能、各种流量规则设置,资源优化调度,路由等技术的研发上面。
随着中华卫星通信公司今年几乎是每个月发射数颗卫星的节奏接连发射了数十颗高通量低轨道通信卫星上去,已经完成了欧亚大陆的全覆盖。
原先国内的卫星运营企业的投资者有三家,分别是卫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信集团公司,分别控股6家卫星运营企业。其中在境内注册的有4家,包括由集团公司控股的鑫诺公司、由卫通全资拥有的中广卫和东方卫星、由卫通和鑫诺公司等额出资的直播星公司。
而在香港注册的有2家,即由集团公司和卫通控股的亚太卫星,由中信集团和欧洲卫星公司控股的亚洲卫星。
这六家公司一共运营了7颗卫星,平均每家仅有颗,而同时期鹰酱的公司一家就运营49颗卫星。
这6家卫星运营企业的营业收入为才两亿多美元,仅为的九分之一。
而华兴集团公司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资的这家中华卫星公司成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拥有了四十多颗高通量通信卫星,而且市场定位极为精准,一年多的时间内就让中华卫星通信公司的营收规模超过了二十多亿美金!
而且注册在香港的这家寰宇卫星通信合资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对原有的卫星通信市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中华卫星通信公司现在地面终端收发设备简直是供不应求。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这六家公司运营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秩序乱、国际竞争能力弱、整体经营效益差。
面对这种情况,中央知道中华卫星通信公司是挖到了一座金矿,也是跟杨杰进行过沟通,决定将国内这六家公司涉及通信卫星设计研制生产和通信网络建设的业务并入中华卫星通信公司,而中华卫星通信公司的星链网络这个平台的运营内容剥离出来成立新的公司。
杨杰知道中央的意思是要中华卫星通信公司带着国内的这六家公司一起玩儿,也要分些好处给这些公司。
他原则上是同意了,但是也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新公司必须进行现代化企业的改制,公司管理、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很多现实问题要解决掉。
中央方面也是同意了杨杰的意见。
华兴集团公司建立起来的高效的各种体系十多年来也是不断地进行完善改进,虽然华兴集团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却是让这家规模如此巨大的公司依然是保持着强劲的活力。
其实对于这套管理体系,中央方面也是一直都在研究观察,很多管理办法一些国企也是在实行。
重组的工作现在都是在进行中,不过这需要不少的时间,至少要花费一个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次召开这个南向接口标准协议的产业联盟会议国内的六家企业公司自然都是来了人,这些人都是想跟杨杰见上一面,
和大多数遭遇重组的企业一样,重组前景的美好并不代表重组过程的顺利,这些公司作为被兼并的一方,这些公司管理层和中下层人员大家都是有些焦虑。
对于华兴集团公司的财力大家都是知道的,短短数年时间,华兴集团公司在星链网络计划上面砸进去了四五十亿美金,现在还在不断地砸钱,这个投资规模让人是瞠目结舌。
虽然中华卫星通信公司内部的人员待遇都很高,但是要想进入这家公司的门槛也很高,管理也是非常严格,要想在里面舒舒服服地混日子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不少的人也是在担心自己的前途。
杨杰对于这些要求也是拒绝了,具体的事情总部和中华卫星通信公司都是有工作组在跟这些公司在沟通协商,在这次重组完成之前他是不会跟这些管理层见面的。
在召开会议的时候,杨杰倒是跟联通集团公司的掌门人霍振荣和电信集团公司的赵胜吉见了面。
杨杰也是跟两位老总提到了利用南向接口标准协议技术对两家公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