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中华世纪谈》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中华世纪谈 () >> 67吕氏春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207584/

67吕氏春秋(1/2)

公元前247年——前241年吕不韦使宾客著《吕氏春秋》。秦国修建郑国渠。秦国因韩国的“疲秦计”攻势放缓。

吕不韦在繁忙的工作期间组织他的门客写了一本书。他为这本书起名叫《吕氏春秋》。这是一本小故事大道理的寓言集。吕不韦想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表达他的政治思想。

他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二是把自己的政治主张灌输给嬴政。他的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非常适合给青少年做政治教材。

吕不韦的思想非儒非法,“兼儒墨,合名法”,“杂合百家”,所以被人叫做杂家。吕不韦兼收并蓄创立了一个新的思想门派。

秦国素来以法家治国。吕不韦不反对法家,但希望用儒家的德治去中和冷冰冰的法治,一手抓德治,一手抓法治。他反对儒家所提倡的厚葬,倾向于墨家的薄葬。但是墨家的反战思想又遭到他的驳斥。他更欣赏兵家的以战止战。杂家也糅合了道家的“无为”。但杂家的“无为”是君要“无为”,臣要“有为”。君太“有为”了,干预太多插手太多,就会让手下人无可适从、碌碌无为。所以君应该放手放权,这样才能激发臣的能动性。吕不韦尤其希望把“无为”换“有为”的思想灌输给秦王嬴政,希望嬴政亲政后别插手他的工作,继续放手让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干。

嬴政果真如此,秦朝可能也不会十几年就亡了。

吕不韦把《吕氏春秋》一书挂在城门外。古代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竹简像是做寿司的竹卷帘,可以挂起来。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吕不韦下达“一字千金”的悬赏令,谁能改一个字,奖励一千金。消息传开,观者如潮,但没有一个人能改一个字。

有人说吕不韦是广告业的始祖。“一字千金”是他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他通过炒作造成的巨大轰动效应使这本书闻名海内外,也使他的思想传播开来。

他把《吕氏春秋》抄了一份给嬴政送去,希望用吕氏杂家思想影响嬴政。但事实证明,嬴政是法家的粉丝,对杂家包括道家儒家根本不感兴趣。

嬴政偶然的机会读到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文章,大加赞赏,甚至说我要能见到韩非死而无憾。后来他真的见到韩非却大失所望。韩非是个结巴,“结结结”半天也没结结出个所以然来。嬴政听得都快崩溃了,叫人赶紧把这位爷带走,替他累,累得我下巴疼。

韩非口吃,但擅长著书立说。他回他有办法破坏六国合纵,让秦国把包括韩国在内的六国一一灭掉。他说如果您按我说的去做,没能一统六国称霸天下的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杀了他以警示那些不能忠心替大王谋划的人。

韩非那时的身份韩国的使臣,并且还是韩王的叔叔。他竟然准备出卖自己的祖国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不过,这篇卖国言论是否韩非所写一直存在争论。大家认为堂堂一个思想家不会那么不要脸。但这篇名为《初见秦》的文章的确收录在《韩非子》一书当中。

韩非的上书让嬴政龙心大悦。嬴政准备重用韩非。但是韩非的老同学李斯嫉贤妒能,说韩非的坏话。他劝嬴政不要相信韩非。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祖国着想而为秦国着想?这不符合人之常情。

嬴政想想也是,放弃了准备重用韩非的想法。

李斯仍不肯放过韩非,建议嬴政处死韩非。韩非毕竟是个人才。咱不用也不能让别人得着。嬴政同意了。李斯于是让人送了瓶毒药过去,逼韩非自杀。韩非的上书没换来一官半职到换来一瓶毒药。嬴政后来觉得不合适,派人去阻止。但为时已晚,韩非早已把毒药喝了。

韩非和李斯都曾求学于荀子。荀子法儒兼通创立了一个新门派叫“帝王之术”。

那年代没有统一的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思想。诸侯林立,都希望找到快速强国富民的治国之道,因此催生了很多不同门类的思想,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互相碰撞又形成新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家的高产期,之后再不见这样的盛况。

吕不韦在位期间有一个严重的决策失误。这个失误影响了秦国的战争进程,但促进了秦国的富强。

这个失误就是修建郑国渠。

当年有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随韩国使团来到秦国。他建议吕不韦兴修水利增加农业产量。他对吕不韦说,汉中有大量的良田,但粮食产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灌溉跟不上。如果你能修一条引水渠,把泾水引到汉中,那么汉中的农作物就能得到灌溉,粮食产量就能大幅度提高。

这个建议让吕不韦很感兴趣。

吕不韦虽然是商人出身,重视商业,但也从来没有因此忽视农业。粮食生产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战争年代必须有足够的粮食储备。

之前秦国在四川修了一个都江堰,收效非常大,不但解决了四川旱涝不均的问题,还灌溉了百万亩农田。打下的粮食能供养60万的军队。但是有一个问题,四川的粮食不容易运出来。

吕不韦想,如果能在关中再修一个引水渠,灌溉几百万亩良田,以后打仗军粮就不用发愁了。

吕不韦于是聘请郑国为总工程师,拨给他十万人去修这个引水渠。

水利工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十万人

状态提示: 67吕氏春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