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投标风云(1/2)
李承与朋济明,又填写了几份混淆视线的假单——低于拦标价即可。
已经有人下场投标,更多的人还在踌躇,观望。趁着这会人少,俩人握着折好的六七份标单,开始投标。
在这次黑市小拍所有来宾中,俩人的知名度都不算太高,关注的人不是太多,但有心人还是有的,譬如王定乾。
他还未下场投标,目光盯着李承的身影,想看看他都投哪些,稍后可查那些中标,中标品的真伪如何,由此可以对李承的学识有个综合判断。
其实,他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心思太无聊,可架不住,就是想知道。
又譬如黄家瑞。
黄家瑞也没有下场,正和师兄翟建明商议着如何报价。
俩人自从离开后,倒是听从了李承的建议,各自将“玉舞人”和“霁蓝釉直筒杯”从竞标名单中删除。
至于那件“极品封门青(黄家瑞认为的)方章”,翟建明有心交好李承,本想着劝说师弟放弃,可黄家瑞一副“我看中的东西凭什么让给他人”的模样,便没再开口。
因为有这件物品的“疙瘩”,翟建明自然不好意思回去,黄家瑞更乐得自在。两人一直就没回去再续结对之缘,这次与朋济明李承的结对,隐然已经散了。
这对师兄弟又转了一圈,各自又寻到一件自认不错的标的物。
翟建明有心想要请李承帮忙再看看,黄家瑞脸色阴沉,显然不乐意。
翟建明对师傅一家一直非常敬重,知道师弟黄家瑞自小心高气傲,今天连着两件东西都被比他还小的李承驳斥,已经怒火中烧强行压抑下来,如果这次看中的东西再被李承否定,说不准师弟会当场爆发。
那时,就真的不好收拾。
心中叹了口气,便熄了心思。
两人正商量着标价,填写标单呢,李承下场投标。
黄家瑞的目光凝了凝,李承向那枚“极品封门青”投了标单。
这家伙一点面子都不给么?明知道自己也选中了这件货品,他连和自己商量都没商量,就直接投标了?自己怎么也还是结对中的一员吧,这小子还会不会做人?
他咬咬牙,心中无名业火腾地就烧将起来!抽过一张标单,填上标号,然后快速填上一长溜数字。看得翟建明惊讶的张张嘴,有心要劝说一句,想想师弟的“长项”和脾气,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福成行是杂铺,也就是什么类别的古董文物都卖,这得益于黄英豪四十年的掌眼生涯,真正算得上见多识广,还有他在鉴定方面的天赋禀异。
他的弟子就不成了。
黄英豪一共有四名入室弟子,儿子黄家瑞偏于金石玉器,翟建明偏于瓷器;还有两名弟子一位偏于字画古籍等纸本藏品,另一位偏于杂项把件这类。
黄家瑞填写的数额为十二万港纸!这对于封门青印石而言,已经是绝对天价!
在翟建明看来,这件东西,师弟是抢定了。他寻思着这次回去该和师傅聊聊,师弟这脾气,以后继承家业,一定会吃大亏的。
让师傅出面转圜一下,毕竟,那位年轻人自身水平先不说,他背后可站着一位真正的大神!饶真颐在港岛文博界,就是那座最高的山!
场外关注李承的第三个人,是黄学仁。
这次回港,事务众多,这种黑市小拍,他其实看不上眼的,但为了给安达维一个面子,稍后会下场投标,捧捧场。
既然下场,那当然不愿意买回去赝品——钱是次要的,关键名声不好听。
他盯的目标是那件大运琢器。
近年来,中国青铜器在欧美依然走俏,但价格涨势不如古瓷器涨势快,再加上各国对赝品青铜器的防范加重,让黄学仁不得不做出“转型”的决定,譬如赝品青铜器“内销”,又譬如增加新的项目,如古瓷器的仿制。
大运琢器,是宫庭制范的标准器,尽管只是清代中晚期作品,但它对于仿制,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以此为范,所制作的仿品,经得住拷问,不是臆造品;其二、可供研究以此来破解御贡瓷器的瓷土配方和釉色之秘;其三呢,则是让那帮下属感受真品的气韵,只有多接触真品,仿制出来的瓷器才有可能接近真品。
这件大运琢器,价格不会太高,作为模范,极其合适。
他的眼睛盯着李承投入纸箱中的那枚轻飘飘的折标,寻思着自己该出什么价位?
李承自然不清楚,自己投标竟然被好几个人盯上。
他投完标单,与朋济明回到座位上,伸了个懒腰,“朋哥,要不出去走走?这会才七点一刻,结果要到八点半才能出来,一个多小时呢。”
朋济明没有李承的潇洒,瞪了他一眼,“等到七点半截标再出门。怎么着也要看看有多少人投了那件东西,其中有没有什么大头人物。对了,刚才除了你之外,已经有四人投标。”
李承哑然,这朋哥,比自己还紧张。
朋济明确实很紧张,比他自己投标的那本元云阳刻本的古籍,还要紧张。
这枚灯光冻印章,属于印石中的“传说”之物,落在李承手中,他“不能拥有”,但“可以过手”,甚至找李承借来盘玩个一两周,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若是落在其他人手中……
投完标,暂且无事,李承去倒了两杯热咖啡,与朋济明坐在那里,盯着场下。
忽然间,他的眉头皱了皱。
王定乾下场了,他和两位湾湾同伴,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