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真情永驻疫情散四(1/2)
战疫魔、攻贫魔、反盗版、支持正版阅读。
医疗科研团队在江宁奋斗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即将离开江宁、离开医院,他们没有不舍,只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团队将利用剩余的三天时间开展在科研资料上的完善收集工作。
按照分工,露露要根据团队罗列的研究内容,在每个步骤后面要详细注明技术难点、实现手段、所需仪器设备,便于今后盘点归纳。
回北京后,科研团队将根据缜密细致的临床实验设计和记录进行最后的科研攻关。
黄老之所以挑选露露从事这项基础资料的收集完善工作,主要是在黄老专家眼里,露露是国家专门培养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后备力量,要给她的肩上压担子。
更重要的是,露露还有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学习力极强、执行力极好、敢啃“硬骨头”,遇到学术难题,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钻劲儿。
在这次病毒疫情暴发之时,这些在抗疫一线的专家们,发现一个共同现象。
发病第二周是病毒病情进展的关键期,第二周加重的因素是因为发现“细胞因子风暴”的关键发病机制,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成为危重症。
在这次抗击疫情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应用于救治,效果明显。
谢敏等人要根据这些临床救治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将在救治过程中“插管组”“护心组”“护肾组”“护肝组”“营养组”“精神心理组”“中医组”“康复组”等八个小组的资料收集齐全,回到北京后继续研究。
为了研究病毒患者痊愈后康复课题,露露还陪同黄老专家到定点医院一位特定患者病床前收集临床资料。
这是一位62岁的姜大妈,是科研团队的干细胞用于治疗病毒肺炎治愈患者康复研究的志愿者。
姜大妈的输液架上多了一个棕色的袋子,里面的干细胞将通过血管抵达到患处,这个手段也是目前修复因病毒造成的肺部损伤的重要尝试。
黄老专家等人围着姜大妈病床前,观察治疗效果,在离开前,黄老专家给医院负责配合科研的主治医生叮嘱了一些细节,才跟露露走出病房。
露露在离开病房前,回头看了性格开朗的姜大妈一眼,瞬间泪目。
从姜大妈的眼神中,露露读出了一位治愈患者对健康的渴望、对他们这些科研者的期望。
这项从尝试康复者血浆疗法,到接受干细胞治疗,需要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配合,自始至终,这位姜大妈用实际行动积极配合着医疗科研团队。
用姜大妈的话来说,她知道有风险,但是如今做什么事都会有风险,她愿意承担这种风险。
姜大妈觉得她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好得活下去,她希望这种治疗方法获得成功后,让江宁更多治愈的病毒患者使他们受损的肺部尽快得到康复。
这是一种大爱,人间大爱,经历生死线后感悟出来的大爱。
回到酒店后,露露并没有急着回客房。
她坐在凉亭里,欣赏着江宁的晚霞,依旧灿烂夺目,少了些白天的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多了份静谧清幽。
今夜就要离开江宁,一向在生活中懵懵懂懂的露露,今日多了些伤感,为那些离去的逝者和病愈后还需康复治疗的患者。
身后传来男人沉稳的脚步声,淼淼站在露露身后,望着她瘦削的脊背,心里涌起浓浓的怜惜。
淼淼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露露,他坐在她身侧,把她抱在怀中,心疼得问道:“老婆,是不是有些伤感?”
露露点点头,淼淼望着西边艳丽的晚霞,低喃:“就让我俩静静得看看江宁的晚霞吧。”
这次淼淼来江宁,为了给露露调养身体,白天在酒店后厨忙着学艺。
他没有涌入江宁街头的人群中,没吃热干面、没登黄鹤楼、没有欣赏云雾山的杜鹃花,没有亲自去感受江宁复苏的气息,不能不有点遗憾。
也就是到了傍晚,牵着露露的手欣赏下康宁酒店的晚景。
这里的樱花早已谢幕,酒楼前后的花圃里有满眼的翠绿,桐花、紫藤花等竞相开放。
即使看到这小小的美景,淼淼也很满足,他觉得最好的时光莫过如此,良辰美景有佳人陪伴,何不乐哉。
靠在他坚实的胸膛前,露露低落的心情慢慢好转。
俩人相拥着望着晚霞,安逸安宁,露露的心安定而平静下来。
作为抓住上世纪末尾出生的90后,淼淼和露露在爱情观上格外契合。
两个做好长长久久在一起的恋人,早就交流过,他们要跟自家的长辈一样,平平淡淡的生活在一起,简简单单的爱。
在露露眼里心里,不是因为淼淼很好而爱上了他,而是爱上他后才慢慢发现他的好,他可以不那么优秀,今后的旅程只要陪着她就好。
犹如这几天,露露白天在509室忙着整理收尾工作时,情商极高的淼淼竟然跟酒店后堂的大厨打得火热、聊得很嗨。
他跟大厨学会了油焖龙虾、清蒸武昌鱼、红烧野鸭、排骨藕汤等特色饭菜。
在露露伏案整理资料时,他不时端着一小碗在后厨亲手做的菜肴喂她吃,一碗营养价值极高的鸡汤、一块小点心、一小碟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