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考校(1/2)
“老爷,人我给您带进来了。”
那门房对着屏风,恭敬的说道。
“进来吧!”
屏风内,很快传来了一道浑厚的声音。
陈青云顺势上前,越过屏风,一眼望到了屏风之内的两人。
一个高瘦中年男子,正是杨正修,另一个穿着宽胖衣服的老者,显然是之前门房口中的重要客人。
“陈青云见过杨老爷,见过这位大人。”
陈青云行了个书生礼,说道。
“你是伯谦之子,而我与伯谦也是同窗,你就喊我杨叔吧。
说起来,我与贤侄也有三年未见了,没想到已经长得这么大了,不知近来可好?”
杨正修望着陈青云,客套的说道。
一旁的老者则是笑眯眯的不说话。
“谢杨叔关心,一切还好。”
陈青云开口道谢,然后略一迟疑,索性干脆的说道:“就是有一事,想请杨叔帮忙。”
“什么事?”
杨正修早有所料,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轻松之色。
“是这样的,小子斗胆,想要参与这一次的开春科考。
只是苦于没有廪生作保,三年守孝期间,也与其他童生学子并不相熟,所以想要请杨叔为我作保,参与这一次的科考。”
陈青云连忙回道。
“这……”
杨正修闻言一怔,脸上却不由露出一丝难色。
“怎么?正修是为廪生秀才,手上应该有一个具保名额才对啊?”
那老者见状也不由问道。
“我手上是有一个名额没错,只是老师您也知道,我有一子山砚,也要在今年参与科考,那名额,我已经与齐家的齐老秀才交换,保了他侄子齐文墨了。”
杨正修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继续道:“若是早些时间,我倒还可以帮你周旋一下,如今的话,估计很多童生都已经互结互保了……”
陈青云的心底一沉。
“你是什么时候成为童生的?我记得,童子试的话,是在年初开春不久,那时候应该还是处于你的守孝期吧?”
正在这时,那宽袍老者不由问道。
“五年前,在盛京城通过的考试。”
陈青云答道。
“五年前?那时候,你岂不是才十岁?”
宽袍老者不由一惊,一旁的杨正修也不由瞪大了眼睛。
十岁就通过了童子试,而且还是在盛京城那等竞争惨烈至极的地方……要知道,大夏皇朝科考,各个区域之间的难易程度,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越是文风鼎盛之地,那么想要通过考试,获得童生,秀才等功名,难度就越大。
因为竞争实在太大了,同样的才学,或许在一些偏远,文风贫瘠之地,能够夺得第一,独占鳌头,但在那些文风鼎盛,人杰地灵之地,可能就连百名都难以进入,甚至还有落榜的可能。
而盛京城,天子脚下,无数皇家贵族,高官王爵,文豪,儒生汇聚之地,自然文风鼎盛至极,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考中童生,难度自然是最大的。
可是陈青云,却在十岁之时,就考中了?
当真让他们无比震惊了。
神童!
这绝对可以称得上神童了。
“没错。”
陈青云点了点头。
实际上,他当初考中童生之时,乃是九岁,而且还是以童试第一的成绩上榜。
只是他并没有刻意解释,脸上也显得平静。
“素来就知道,陈伯谦才学惊人,文高八斗,没想到他的儿子,文学天赋,更胜一筹。
这样,我来考校你一番,看看你的才学,是否真材实料。”
那宽衣老者看着陈青云,不由兴奋了起来,连忙说道。
他心里,不由起了一些爱才之心。
但口说无凭,他自然要考效验证一般。
而且,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他也想要看看,陈青云此时,是否还有着与之对应的才学。
“我老师姓裴,名元芳,字静恒,可是圣德十三年的进士,如今乃是通州府学正,官至正八品,若有他开口,轻而易举就可以将你的问题解决。”
一旁的杨正修忙道。
“裴大人,您问吧。”
陈青云一怔,知道圣德乃是上代皇帝的封号,算下来距今已经二十五年了,对方官至正八品,虽然算不上平步青云,但对他来说,也绝对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了,自然不敢怠慢。
更别说,对方可是能够轻易解决他的科考具保之事之人。
“好。”
裴静恒颔首,然后淡笑开口:“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上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陈青云不假思索,立即回答。
他知道,这乃是出自诗经中的一篇名为《伐檀》的诗词,不说昨天夜里,他借圆月之光复读诗经,刚好看到过这一篇,就是之前,他也是将科考必学的四书五经,全都记忆了下来,并且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
而后很快,他就随口解出了这一句诗词的出处和含义,迅速而又自然。
“不错。”
裴静恒点头,然后又问:“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紧接着,他相继提出数个问题,涵盖四书五经中的各个篇章和一些经典名著,陈青云都一一不假思索一般作答,体现出良好的学文功底。
一旁的杨正修见之,也是惊叹。
他虽然有着秀才功名在身,但自从连续三次在府试中落榜之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