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篇18(1/2)
廉颇vs王龁
秦昭襄王以王龁为将,统兵二十万,用武力攻伐上党。六十多岁的秦昭襄王要用血的教训给二十几岁的赵孝成王上生动的一课:胡乱摘取他人的果实,是很威胁的。
秦、赵两国,不宣而战。
那么,赵孝成王得知,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尤其是平原君求救书信送回邯郸,赵孝成王会有什么反应。
答案:怒。
赵孝成王接纳上党,也做好了与秦国开战的准备。但,他没想到秦国会出动二十万大军,攻伐上党。他更没有想到,上党在秦国的进攻下,一败涂地。
此时的赵孝成王,正是年少气盛,欲建功勋。
再加上年轻人,沉不住气,有什么总会放在脸上和嘴上。
秦国要打,他也不会认输。
是战,是退?
这个问题,摆在了赵孝成王面前。
年少的赵孝成王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战。
赵孝成王召集朝臣,问:秦国统兵将领是谁?
一人答:秦王以王龁为将?
赵孝成王得知秦国的统兵将领不是武安君白起,而是不出名的王龁,很是纳闷,问了三个问题:
1、此人是谁?(我怎么没听过。)
2、有何军功。
3、与白起相比,能力如何,
平阳君对秦国比较了解,根据自己得知的情报,答了一句:王龁战功赫赫,被秦王封爵左庶长,其用兵之能,善战之风不弱与武安君。
赵孝成王从没有听过的人,竟然用兵的能力不弱于白起,问了一句:白起在干什么。
平阳君答:伐韩。
赵孝成王提问:秦王为何不让白起统兵?
若论战力、论军功,何人能比白起。秦王有白起这张王牌,为何不用。反而用名气不是很响亮的王龁?
赵孝成王这一问,引发了赵国朝臣激烈的讨论。
有的人认为:秦国朝政出现了问题,武安君不受秦昭襄王的待见。
也有人说:秦王是想扶持王龁,制衡武安君。进而培养新的一代将领。
还有人认为:王龁是得到了秦相范雎的推荐。
更有甚者,认为秦王不想和赵国打,但碍于脸面和群臣的压力,才派了一个不出名的人征伐上党。
总之,有很多种言论,归结起来:秦王不想打,却不得不打。
毕竟,赵国抢走了秦国的胜利果实,秦国不发表声明谴责,也不出兵表明态度,是很没面子。
赵孝成王听了朝臣的意见,也误判形势,认为秦昭襄王是不想打。
想到了这点,赵孝成王更加有信心,击退秦国,守卫上党。
如果秦国派出的将领是武安君白起,赵孝成王有些忌惮。
但,面对不出名的王龁,赵孝成王完全没把对方当回事。
赵孝成王也想借用此战,再创父辈功勋,扩大赵国的影响力。
朝臣也知道这个年少的君主,急切建立军功的迫切心情。再加上,秦国欺人太甚。以及,赵国有底气和实力与秦国一战。
众人皆主张战。
平阳君不想打,但也被主张战的气息给压制住。
赵孝成王见朝臣都主张打,更加相信,赵国是可以打赢秦国。
他能够战胜秦国,建立功勋,发扬先辈余热。
赵国决定出战,赵孝成王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以何人为将。
此时赵国最能打的马服君赵奢病故。赵孝成王能够选择的人:勇冠诸侯的廉颇、匡扶齐国的都长君田单、乐氏男儿乐乘、楼氏健儿楼昌、坐镇北疆的许厉。
当然呢?
赵孝成王不是糊涂之人,他可以看不起秦将王龁,但,不能轻视秦国的战力。
与秦国对战,他不能有丝毫马虎。
既然要打,就要打赢。
要想打赢,就要挑赵国最能打且战绩稳定的人,前去打。
经过甄选,赵孝成王最终选择了勇冠诸侯的廉颇。
赵国朝臣对赵孝成王这个决定,没有丝毫质疑。
毕竟,廉颇的名声是用军功打出来的。尤其是五国伐齐,深入齐境,打出了赵氏男儿的傲骨。
廉颇的战绩,也是相当稳定,很少打败仗。
驱逐秦军,收复上党,舍廉颇其谁。
于是,赵孝成王以廉颇为将,统兵二十万前去击秦,收复上党。
廉颇vs王龁
一个享有勇冠诸侯,另一个是后期之秀,谁会更胜一筹呢?
廉颇赶到长平时,上党已经沦陷,战场的局势,比他想象之中还要糟糕。
廉颇一边接纳逃亡的百姓,另一边精心构筑了四道防御攻势,阻挡秦军的步伐,扭转溃败之势。
第一道防线:老马岭防线。
第二道防线:光狼城和二鄣城防线。
第三道防线:丹河与界石碑防线。
第四道防线:百里石长城。
这四道防线的作用和位置,我在《赵孝成王英烈传》中介绍比较详细,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廉颇面对不利局势,改变主动出击的战略,采取了层层阻截,拖垮秦军。
秦军主将王龁,他的对手是勇冠诸侯的廉颇,他也毫无畏惧。
相反,还打得相当漂亮,越战越勇。
初次交锋,旗开得胜:斩杀赵国裨将茄,攻克老马岭。
再战,又取得战功:斩杀赵国四名都尉,攻克光狼城和二鄣城。
三战,又取得大胜:斩杀赵国两名都尉,秦军兵峰抵达丹河。
然,王龁的好运用完了,因为他的对手廉颇,正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