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越王勾践(5/6)
是伍子胥的得意之作。假如伍子胥在世,即使给我十倍兵力,也不敢轻举妄动。伍子胥一世真英雄,绝非浪得虚名。
夫差杀伍子胥,昏招。
在越国筋疲力尽之时,范蠡、文种依然鼓励我发动强攻,并‘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戈’,导致越军付出重大代价,兵源锐减。
公元前473年十一月,也就是围吴第三年,连年战乱加饥荒的吴人先一步崩溃了,随后吴人奴隶打开城门,越军冲入吴都。
姑苏城在战火的焦灼下,毁于一旦。
吴王夫差还真是块硬骨头,都这种地步了,还死不投降,帅残部退守城外的姑苏台——和当年的我很像啊。
在我军强弩之末的微弱攻势下,吴军残部也抵挡不住,派王孙雒为使者,以屈辱的礼仪跪着向越国求降,充满胸腔的哀怨喷薄而出。
看着满目疮痍的姑苏城,我陷入沉思。
曾经无比强大、繁华、兴旺、充满活力的吴国,一瞬间沦为废墟,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它先进的科技与农业、造船技术、设计和开挖运河的智慧积累,在越军的屠戮下从此烟消云散。
越国本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生产力、文化都极度落后。长达十年的持久战,又使得越国大伤元气,精锐尽丧,‘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十室空之七八,‘以越残吴,其锐必尽,其余不足用’。
越灭吴,本就是超越自身国力的勉力为之。
我想许和。
范蠡力阻。
文种力阻。
无奈,我只得让范蠡替我回应吴使,好生怜悯吴使一行。范蠡却擅自行动,不经我允许,‘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将吴王夫差擒获,其余人皆屠杀殆尽。
范蠡这个楚人也撤下了最后的一张面具。
面对吴王夫差,我有心放其一条生路,把他流放甬东,他却反省自己‘吾无面以见子胥也’,最后在寒风中遮住自己的面孔,拔剑自刎。
吴国灭亡。
轰轰烈烈,惨烈悲壮的灭吴之战。
我终结了吴国,也终结了越国。同为百越之人,而今双输收场,吴越之地,已被十年战火摧残沦为废墟,毫无生气。
高高在上的楚惠王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但,至少胜利了,不是吗?
生活还要继续,国柞还要绵延。
同年,我经过吴国开凿的邗沟,北渡淮水,与晋、齐等诸侯会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当是时,越兵横行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周元王也使人赐我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既所谓‘宋、郑、鲁、卫、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
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越国,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嗯!独独少了晋国没来祝贺我。这不行!
当是时,我踌躇满志、心高气傲,觉得晋国不来朝贡我,就是瞧不起我这个新任霸主,决定借楚国力量,给晋国长点记性。晋楚也是世仇,我想楚国也会答应。
当我满怀信心的去找楚国借兵(‘又索卒于荆(楚)而攻晋’),却没想到楚国不仅不借兵,还‘起师而从越’。此时的越国虽然已经灭了吴国,但已无力招架楚国,‘不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偏在这个时候,帮我支撑战事的范蠡却出走了,下落不明;帮我富国的计然却突然疯了,不能再效力了。
楚国终于撕下了友善的伪装,开始摘取吴越相争的果实。
面对昔日亲密盟友如此快的变脸,我非常伤心,也很愤怒,准备‘将击之’,辅佐我的文种判若两人,极力劝我对楚妥协:‘不可,吾豪士尽,大甲伤,我与战必不胜,不如赂之’
国内亲楚派实力强大,无奈之下,我只得听从文种的意见,‘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与楚。
刚做了霸主不久,便面临割地求和之耻,窝囊!
也行,就当做当初借兵的高利贷。
又没过多久,我听说范蠡偷偷给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余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之?’
亘古未闻!我虽然长得不带流量,但怎么就‘长颈鸟喙’了?自己跑了不说,还人身攻击,太卑鄙了!
我相信文种是不会理睬这封信的,因为我对文种坚信不疑,我曾经还对文种表过态,说一起同享越国的,他当时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我相信,文种也对我忠心耿耿。但没想到他看过信没多久,竟然命人闭门谢客,称病不上朝了,不管我如何的关心,他始终不理不睬。
我断定,他有二心了。
灭吴后,越国西与楚为邻,北与鲁接壤,东临东海,可谓疆土广泛,我曾想北渡淮水,与齐鲁等诸侯会于徐州,一同致贡于周。
文种反对,说先前就是因为夫差轻率,率吴国人马北上称霸,这才导致吴国灭亡。
拿一个亡国之君举例子,合适么?
鲁侯派遣使者来,希望我能够出面能帮他消灭三桓的势力,我正好打算欲以此为基础,令中原诸侯彻底臣服于我越国。
文种反对,说吴国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消失,越国的士兵、百姓也需要修整,建议我先发展内政,若是随意插手他国内政,只怕又要大起干戈,这于越国百姓大大不利。
我总想北上中原,尊王攘夷,文种却总是劝我稍安勿躁、偏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