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伐徐(1/3)
公元前977年,在位十九年的周昭王死于意外,其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
周穆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世称“穆天子”,他智慧超群,治国有方,开疆拓土,使周朝成为当时的强盛大国,将周朝的势力和影响推至西域和中亚各国。
周穆王继位后,没有像昭王那样靠武力征伐四方来平息、缓解国内各种矛盾,而是一针见血指出阶级矛盾是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问题,没有树立立国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
于是,周穆王任命两位高级官员,组织朝廷官员反复学习执政规范,并且按要求定期做好学习笔记、思想汇报,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整顿内政的同时,周穆王整军习武,强化科技,改进生产工具和武器,积极扩充武力。在周穆王的统治下,周王室发展并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恢复宗周六师的建制,还多建了一个“七萃之士”的特种部队。
为吸取父亲周昭王溺水事件的教训,周穆王还从无到有组建工程部队,专事搭建浮桥。史载,征伐楚国时,周穆王的战车驶到据说连羽毛都浮不起来的弱水时,河里的大乌龟(“鼋鼍”)等自动搭起了桥让周穆王的战车通过。
这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的工程部队掌握了预应力连续木结构桥梁的关键性技术。
经过十二年的休养生息和积极发展军事,周朝重现周昭王初期的鼎盛局面,有了扩充的实力,周穆王决定开拓疆土。
除了北方以外,其他地方都被成、康、昭三王基本平定,穆王分析天下局势,不顾众臣反对,决定北征犬戎,开通西域。
大军所指,锐不可当,北征军一口气呑并了犬戎五个部落,并对俘虏的戎人实行人口的迁移与收容政策,迁移到古太原一带(今甘肃镇原),进行有效的管辖,从而扫清了通往西域的屏障。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周穆王北征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没有把犬戎打服气,受了皮外伤的犬戎心怀怨恨,到周幽王时,直接出兵灭了周朝。
北征犬戎,旗开得胜,充分满足了穆王的虚荣心,他决定要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征西域。
北征犬戎后的第二年,周穆王率军出阴山,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入新疆,一路或战或和,一边旅游一边打仗,辗转至传说中的青鸟之所憩的地方(今甘川交界处),马上就可以见到异域风情的西域之主西王母了,周穆王很兴奋,与西王母会见开场白都打了几遍腹稿。
但开场白还没定稿就出事了——徐夷来犯。
徐国位于今江苏泗洪地区,是个极端不稳定因素,夏朝伐之,殷商伐之,三监之乱时周公旦也伐之,总之是个打不死的小强。
到了周昭王时期,徐国君主徐诞一改原先猖狂捣乱、不成气候的姿态,认真学习领会了周文王“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逐渐强大起来,江淮一带的三十六个部落全部归附,范围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
到周穆王时期,徐国势力范围广,实力很强大,连做事不计后果的周穆王都对徐国忌惮三分,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徐诞得寸进尺,他觉得当霸主不能体现其能力,想与周天子分庭抗礼,于是自封为王,是为徐偃王。
周穆王也睁只眼闭只眼——等收拾完其他国家再来收拾你。
公元前964年,穆王十三年,自信心爆棚的徐偃王决定趁着周穆王出征西域的机会,果断出兵,准备快速攻下周王室核心机构。
他的这一做法是照搬当年周武王伐商经验,但他忘了他没有姜子牙,殷商也没有大楚,照搬经验更是不可取的。
但徐偃王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他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芮国(山西省芮城县),处于宗周和成周之间,但这时候他犯难了——往西可以打宗周,往东可以打成周,分兵两路可以鱼和熊掌兼得,但不保证能打得赢。
宗周有宗周六师驻防,成周有成周八师驻防,哪一个都不好惹。对徐偃王来说,怎么打很伤脑筋。
徐偃王犹豫的时候,周穆王也没闲着,得到消息后,单枪匹马的坐车从西域往家里赶,同时派快马通知楚国出兵伐徐,解徐夷之围。
史书上说穆王一天一夜时间就从西域赶到了成周,我看了下地图,高速1700余公里,过路费600余元,就算抄近路,一天一夜这个时间也有点悬。
顺便提一下穆王的司机叫做造父,为帝辛大将飞廉的四世孙。这次造父驾车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造父族就改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造父的侄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而被周穆王次子周孝王封于秦地,为秦国始祖。
此时楚国的国君叫做熊胜,是一个非常能打的人(公元前970年,在位十一年的熊黵去世,其子熊胜继承楚君之位)。
熊胜收到穆王的求救信,为了弥补父亲熊黵当年没照顾好周昭王,导致其溺水的愧疚,立即组织大军直奔徐偃王老家。
我又看了下,从楚国到徐国也要700余公里。
两边都是长途奔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周穆王不通知附近的诸侯国勤王?
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很简单,其他诸侯国打不过。其二,顺便试探楚国。
仔细分析第一个原因,徐偃王当时非常强大,强大到拥有三个集团军的周穆王都对他忌惮三分,其他诸侯国去了也是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