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子革(2/3)
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带兵,对徐国形成围攻之势,以此向吴国施压,自己则驻在乾谿(今安徽亳县东南),用以威胁吴国。吴国动弹不得,无计可施,说明楚灵王军事水平还是得到认可的。
其时天降大雪,士兵们身穿铁甲,手执兵器,站在大雪之中,冻得瑟瑟发抖。而楚灵王却头戴皮帽,穿着秦国进献的“羽绒服”,披着“翠羽”披肩,脚穿豹皮靴,手拿着鞭子,站在中军帐前兴致勃勃地观雪景。
“好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看到右尹子革从门前匆匆而过,马上喊停,邀请一起帐中围炉聊天——兴致确实很高。
“以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伋、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礼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给我国的礼器,周王会给我吗?”
子革,原名郑丹,是郑穆公子孙,因叔父子孔因专权被杀,子革奔楚,任右尹。
春秋时代,人才流动频繁,“楚才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逃往楚国的人才也不少,能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和事业的兴衰。
子革作为一个逃亡公子,能够做到右尹,充分显示了楚灵王用人方面解放思想,破除了任人唯亲、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体现了他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贤用能、知人善任的特点。
缺点也很明显——从来不会接受这些人的忠告。
子革听楚灵王吹嘘得太厉害,齐、卫、晋、鲁那个时候都是公爵,你一个小小的子爵,还好意思拿出来跟别人比,还想学楚庄王问鼎于周,又不好直谏,于是非常委婉的回答:“肯定给啊!我们的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虽然我们很穷,也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周天子也看不起我们,但现在可就不一样,周天子与齐、卫、晋、鲁四国都服事我们,都听我们的,君王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
子革的回答很让楚灵王满意,楚灵王也大言不惭继续追问:“很早以前,我们的皇祖伯父昆吾,居住在许地(许昌),现在郑国占领了这片土地而不还给我们,我们如果求取,郑国会还给我们吗?”
子革心想,昆吾是颛顼曾孙陆终的长子,这事情都过去一千多年了,也没地契证明许地就是昆吾封邑,还好意思拿出来说?
于是,子革又一次满足了楚灵王的虚荣心:“当然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
楚灵王含蓄的一笑,得意洋洋的说道:“以前,因为楚国地处偏僻,诸侯们畏晋而不畏楚,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不羹三座大城,每个城都可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吧?”
子革假装很惶恐:“当然害怕了,这三个城的兵力就足够威慑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哪个人敢不害怕君王啊?”
楚灵王听了,再也忍不住心中无比喜悦,yù_wàng随着虚荣心膨胀到了极点,不顾众人在场,哈哈大笑起来。
正巧这时,工尹路进来请楚灵王去看一下装饰斧柄的圭玉。
楚灵王临走之时还不忘让子革稍等,等他回来继续聊。
子革刻意的逢迎,果然引起了众人的不满,连毫无地位的随从仆析父都看不下去了,趁灵王不在,尖锐地对子革说:“你是我们楚国有名望的人,应该劝阻君王,但今天你的回答完全是君王的应声虫,没人劝阻他,这样下去这个国家将怎么的了啊?”
先秦时期的贤人君子并不崇尚犯言直谏,而是讲究劝谏的方法,崇尚温和委婉的讽谏,相比忠言直谏要有效的多,也是值得肯定的劝谏之道,对比人物是申无宇。
“间接提出别人的错失,要比直接说出口来得温和,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卡耐基
子革对此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刚才我在酝酿该如何劝诫君王呢,等君王出来,我就要开始我的表演了。”
楚灵王出来,又和子革说话。
正巧,楚国的左史倚相从大帐门口快速经过,楚灵王指着倚相,无不自豪的说:“这是我们楚国优秀的史官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古书。”
倚相,熟谙楚国历史,精通楚国《训典》,常以往事劝谏楚君,使之不忘先王之业,楚人遇有疑难常向其请教,誉之为良史、贤者、楚国之宝。
宋代诗人刘克庄还为他提诗一首——善谑非为谑,微言可解纷。祈招忘出处,也道读三坟。
他还有一个身份——左丘明的祖父。
楚灵王拿倚相说事,主要还是想证明自己不仅武功卓绝,更能够文治以网罗人才,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君王的伟大。
但这恰好给了子革一个表演的机会。
子革故作不屑地说:“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时,喜欢周游天下,祭公谋父作了《祈招》一诗用以规劝周穆王的yù_wàng,周穆王才得以善终,倚相他居然连《祈招》这首诗都不知,还算什么博学啊?”
楚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还有倚相不知道的?当即要子革把《祈招》背给他听。
子革郎朗道:“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